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张大千:画荷花,我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在中国画荷史上,

张大千可堪称是自八大山人、石涛以来

中国百年第一画荷大家。

他画过

朱荷、粉荷、黄荷、

白荷、墨荷、金壁荷;

画过风荷、晴荷、雨荷、秋荷;

画过没骨荷、工笔荷、写意荷等。

\

总 之,

他笔下荷花均是

落落大方,

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

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

\

张大千的荷花情缘

张大千从青年到晚年,始终未停止过画荷。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究其根源,有以下几点:

\

首先,与他的个性有密切关系。荷花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物,并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温馨芬郁、隐逸绝尘”等多层道德含义。这与张大千“历经多乱的世局,而不向世俗低头”的倔强个性相吻合。

\

其次,与其早年出家及后期隐居的经历有关。荷花的形象自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里,莲花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莲花的形象还被广泛地运用于净土环境、佛座和绞饰等方面。荷花的宗教含义后来又转化到世俗绘画中,尤其为文人画家所喜好,成为超脱、空寂等观念的寄托物。

\

第三,与他的绘画理念有关。张大千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之基本功。” 他在35岁时作的《金荷》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

张大千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他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的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素材。33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张大千爱荷花的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

\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