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武汉同事转给我一则发生在业主群的对话。
武汉嫂子在业主群里十级汉话吐槽超市配送。对话内容除了让我感叹武汉女人太厉害之外,还发现业主群也太全能了。
比如武汉嫂子提到的业主们纷纷自救。
没有酒精,自己化缘。
没有口罩,自己买,或互相赠。
没有菜吃,自己团购。
一个月前,业主群还是个信息公告栏,不怎么活跃。
这一个月彻底被激活,成了小区热搜一样的存在。
大家在这里知道最新疫情消息;一起团购日常用品、互借东西、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群里的人可能是头一次进业主群,头一次在群里说这么多话,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群居生活。
大家的生活在线上展开,而且活得还都很生动。
短短一个月,业主群地位不同了。以前微信聊天置顶的是男朋友、女朋友、工作群……
现在多了一个新起之秀:业主群。
“我妈的置顶聊天是小区业主群、线上旗袍走秀群,我和我爸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
很多人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业主群。
几百条未读信息,一条条翻,生怕错过什么。
比如物业什么时候上门量体温。
小区什么时间消毒。
小区在哪里发口罩。
小区是不是限制出入了?
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任何和附近相关的信息。
比如楼下救护车声音是什么情况?
群里大家响应特别快(和工作群相比)
5 天前,武昌一个小区的隔壁酒店歇了一个月,终于开业了。
来的是湖南的医疗队。业主群里迅速组织,选出中间单元,给医疗队来了场灯光秀。
还在窗上贴了字:“逆行天使,感谢你们”。
可能现在街道上没有什么人,但群里密密麻麻全是人。这里的信息 24 小时不间断实时更新。
大家什么事都知道。什么也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这会让你安心。
业主群还变成了你的导购,你的食谱,你的菜单……全面席卷你的生活,
而且还特别有秩序,每天群里云排队买菜。
担心感染,还云排队拿菜。人与人相处方式很复古,跟小学生一样。
群里一声:“肉已到,进楼栋听通知。”到自己就有序下楼。
疫情期间,邻居们处成了网友。虽然大家样子和网名对不上,但不影响一起研究各种好吃的。
你可能没见过:业主群里的薯片是按斤卖的。
料买齐后,业主群就成了你的菜谱。
每天不道吃什么,就去业主群看看,你会找到思路。
@疯子兔酱 的业主群每天会有菜单关键词,上周三是包子。凌晨还有人在群里抖厨艺。
肯定有失手的时候。
比如“谁家煮的东西烧糊了,18 楼都闻到了”。
全小区都能知道。
当然大部分时候,业主群是堪比李佳琦的带货能手。
网友@Eric 的业主群里,最近在讨论烤面包。
第二天小区周围超市的面包粉卖到脱销,全小区都在做面包。
你永远想不到,业主群里会流行什么。但它好像永远有自己的时尚风潮,一波接着一波。
@KeelyLii 的小区邻居昨天一起团购了鸡,这会儿小区里弥漫着小鸡咯哒咯哒的叫声。
这时候谁家缺啥,群里吱一声,也都能借到。
@重生之绿意 的小区有人没盐了。
另一位邻居马上拿出家里存货,码在自家楼层窗户上。
“需要的自己拿。”
武汉的一个社区,四楼做了个吊桶给二楼送菜。
群里的@吴荣先的家园 还给这张图配了首诗 :
二楼的邻居缺酵母,求援门栋业主群。四楼吊桶解困境,回赠萝卜加煎饼。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借不到的。
比如猫。“谁家借只公猫用一用?家里猫发情了”。
业主群就像以前的大杂院。
把大家拉到了热热闹闹的群居生活里。
过去,彼此当了那么久离得最近的陌生人,现在,终于熟起来了。
首先是,你终于知道周围住着一群什么人了。
可能有你的小学同学。
可能有你的中学校长,虽然是“虚惊一场”。
你会知道——
邻居昨晚玩什么。
“打游戏大叫了三小时后,打算去业主群看看楼上楼下有没有骂人。万一有就道个歉。
结果看到别人录了一段声音,提醒:请不要发出这种声音。”
邻居今天吃什么。
“大家好,我剁个肉,可能会有点吵,大家多包涵。”“分点肉吃呗。”
知道邻居家正在发生什么。
比如 804 的妈妈听到 801 的孩子哭了,群里一问原来是“孩子把脚夹了”。
还给出了解决方案:“快抱抱哄哄”。
以前可能会嫌吵,这时妈妈们达成了理解。
留守在外地的青年,也在这里也找到了快乐源泉。
比如开始剧透《庆余年》。
相处过程中也了解了邻居们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比如有人会在业主群里问:能不能开个演唱会?
大家同意后,每晚 6 点,地点阳台。大家边吃饭边听他准时开唱。
“来,对面的邻居们,把你们的荧光棒拿出来。”
“隔壁的邻居们,来和我挥手,左右左。”
有共通爱好的人甚至开始了连麦直播。
网友@Selina周 先是加业主群,再是瑜伽直播群。
大家每日督促,跟着直播开始瑜伽。
因为中间度过了漫长的春节,有的人干脆展开了线上相亲。
这次是年轻人发起的。
@小狮狮子呀 看业主群里分享的太父母圈了,在业主群开辟了个 90 后群。
说是帮大家介绍对象。
生活“停滞”的一个月,这群互不熟悉的“网友们”,迅速把生活“活动范围”搬到了网上。
日子过得热热闹闹,乐此不疲。
这好像是大家第一次看到“近邻”。
邻里间很久没有过这种聊天氛围:发生一件事,你一言我一语,像张密密的网,很让人有安全感。
一个读者说,昨天小区先是来了警察,接着来了救护车。
业主群炸了。
邻居a:“医生没穿防护服”;
邻居b:“抬着空担架出来了”;
邻居c:“好像似乎是家里老人晕倒了,医生看过了没什么大碍”;
邻居d,是一位警务系统工作人员,说:“具体是什么事不方便说,但总之不是大事,大家放心”。
事情就这么水落石出了。
其实平日里大家就在群里承担起着不一样的角色。
有人会及时辟谣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