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困难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水难洗澡、有米难做饭等实际问题,2021年以来,吉木萨尔县残联在全县启动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按照“个性化”、“人性化”的原则为55户残疾人量身定制无障碍改造方案,使困难残疾人的居家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吉木萨尔县残联工作人员:“老闫,这些东西安全以后,各项设施给你弄全以后,感觉适应的怎么样?”
残疾人闫其军:“适应还挺好的。”
吉木萨尔县残联工作人员:“热水器用起来怎么样?”
这是今年推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后工作人员回访时的一个场景。记者了解到,为高质量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吉木萨尔县残联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摸底,坚持一户多残家庭优先,将一、二级(肢体、听力、言语、视力残疾)重度且有改造需求以及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确定为改造对象,筛选出残疾人家庭55户,投入改造项目补助资金16.3万元,根据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居家条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居所,切实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提高残疾人及家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家住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绿景佳苑小区的马海山,2004年因车祸导致双腿受损,在家只能依靠轮椅行动。妻子白天外出工作,马海山常常需要独自一人在家,而家中原有的厨房设施对他来说高度过高,厨房通道又比较狭窄,乘坐轮椅进出、使用都非常不方便,做饭这样的小事成了他每天的难题。这次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县残联帮他把家里的厨房柜台进行了整体更换,还为他送来了护理床,方便他日常起居。
“厨房改造以后,里面空间也大了,高度也适合,切菜、和面都可以轻松施展了,做饭、洗碗都不难了。残联还送来了护理床,我吃饭不想下床了,可以把小桌子放到床上面吃饭,平时看书想靠一下我就把床摇起来,想躺着就把床放下去平躺着休息,这个床对我来说特别方便!现在真的是国家政策好,一直关心我们弱势群体,帮助我们。”残疾人马海山说。
今年75岁的哈山是吉木萨尔新地乡牧业村的农牧民,因几年前外出放牧时不慎摔伤,导致腰椎受损严重,行走不便,外出活动大多乘坐轮椅,改造前,家门前的土院子坑坑洼洼,一下雨便是一片泥泞,对他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改造时,县残联帮他把家门口地面进行了平整和硬化,还将屋前通往卫生间的道路做了硬化。哈山说起这次改造,不禁感叹道,以后坐轮椅出门就方便多了。闲暇时,还能与妻子在房前晒太阳。
残疾人家属哈皮扎说:“我们原来从这个门出来,下雨天全是泥巴,我老公的轮椅出来根本走不动,现在家门口的路给我们修好了,推着他,去卫生间也好走的很了,我们特别高兴。”
今年以来,吉木萨尔县残联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大力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并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定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举措之一。在55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中,综合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和适配无障碍辅具,坚持设施改造优先,重点解决残疾人坐卧起居、如厕洗澡、烹饪清洁和行动转移等基本需求。截至目前,55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已经全部完工,进入验收阶段。其中,为35户残疾人进行了住宅门口的无障碍坡道建设,室内抓杆、扶手、蹲厕改坐厕等改造;为20户残疾人完成了电饭煲、热水器、闪光门铃、可视门铃、煤气泄漏报警发声装置等无障碍生活用品的配备。
吉木萨尔县新地乡残联干事古力加娜·库瓦尼西说:“今年新地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总共是7户,针对残疾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等不同状况,县残联为他们进行院落硬化、卫生间改造等,让他们生活更方便,出行无障碍。”
吉木萨尔县残联党组副书记、副理事长陆安斌:“今年呢,县残联秉承个性化服务原则,以满足残疾人的生活体制为出发点,以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质量为落脚点,共投入资金16.3万,为全县55户一、二级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通过改造帮助残疾人改善居家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助力乡村振兴。今后,我们将持续加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对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环境进行“小改造”,解决残疾人生活中的‘大麻烦’,切实提升残疾人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