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建设 > 正文

关岭:推出“1+1+N”课后服务模式 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关岭自治县教育系统锐意进取,聚焦“双减”实施内涵,强化学校常规管理,深入推进课堂教育质量改革,积极探索课后服务“1+1+N”模式,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在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第二小学,学校通过开展篮球、乒乓球、足球、象棋、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手工、绘画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后服务真正做到想家长所想、解家长所难。

学生家长聂康丽表示,现在有课外辅导,家长下班就可以直接来接学生,学生在学校里的作业可以得到老师的辅导,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有了课后服务,不会的题老师面对面给我们辅导,还有踢足球、打篮球、绘画等课外活动,有时候老师还给我们看历史片,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学生黄倩倩高兴地说。

自实施“双减”政策以来,该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段开展课后管理,确保课后作业辅导的同时,开办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班,通过以作业辅导、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技素质提升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校兴趣社团、兴趣小组为依托,积极用好校内和校外民间本土艺术资源,积极组建学校兴趣社团,充分挖掘学生特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中心小学教师赵芳称,我们开展的课后服务不仅让孩子们完成相应的作业,还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参加学校的足球社团、美术社团、科技素养社团、朗诵社团,孩子们就能够从课后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以多种活动形式交叉进行,在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爱好和专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球类、棋类和相关艺术类文体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韦恩权看来,“双减”工作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关岭自治县龙潭街道中心小学从细微之处着手,综合施策,探索形成了“三点一明确”的课后服务模式,明确课后服务质量。高质量课后服务的开展,才能切实减轻家长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双减”与立德树人共融、与学校发展共振、与学生成长共行的目标。

今年以来,关岭自治县教育系统通过规范作业管理、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探索实施多元化课后服务模式,促进学校提质减负,采取“1+1+N”模式积极稳妥推进课后服务,即开展好1次作业辅导、1次户外体育活动和N多兴趣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课后服务的开展切实减轻了家长负担,老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更高了。本学期开展课后服务以来,关岭自治县9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45000多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覆盖率达89.1%。

关岭自治县教科局副局长陈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抓好“双减”素质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向45分钟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做好“减负”和“提质”这篇文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幸福感。(孙豪杰)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