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走进太原市晋源区北瓦窑村,新修的防渗水渠纵横交错、水流清澈,村前村后绿树成荫,新栽种的玉米苗长势喜人。查苗情、浇灌头道水……田间地头随处能见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
北瓦窑村位于晋阳桥畔滨河西路旁,是典型的城乡结合村。针对党组织无抓手、党员无标尺的现状,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制定实施《党员积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设置基础积分、日常积分、奖惩积分等。并根据党员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分为担当作为类、创先争优类、联系服务类、关怀帮扶类等四类基础分,让所有党员“对号入座、各尽其才”,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建立积分管理台账,通过“群众评、会长评、支部评”的方式,接受各方监督,实现党员考评从“模糊界定”变成“精准评价”。优秀党员不仅给予表彰奖励,还挂牌“红旗党员户”,并作为评先选优、后备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对于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党员,通报批评、教育帮助,开展再培训,做到有事尽管说、有事大家议、有事马上办、好坏大家评、结果公开晒。
“积分制管理办法让村党组织有了‘硬抓手’,党员个人有了‘硬杠杠’,广大党员的思想凝聚了,争先创优的干劲显著增强,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提升。”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孟祥说。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支部班子成员带头每人每年领办12件民生实事。村里用于灌溉的土渠费水费人力,孟祥就带领支部班子修建起3条共长达6000米的防渗水渠,解决了3000余亩耕地的灌溉问题。把原先土渠边杂草清理后,空出的土地也栽上了1000棵树苗。行走在防渗渠边,孟祥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树苗说:“这片树林在五六年内将为村里创收30余万元。”
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村里环境变好了,经济也搞活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我家的温室承包后引种救心菜等新品种,赚的钱更多了,心情也更好了。”村民牛丽刚脸上洋溢着笑容。(杨润德、崔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