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建设 > 正文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指明了方向。

可以说,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是北京市与其他地区的最大区别,运用新发展理念,做好首都城市建设这篇大文章,是贯穿2018年经济工作的主题。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对首都新时代的发展蓝图进行了勾勒部署,突出了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治理“大城市病”等关键词。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北京城市发展深刻转型,同时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北京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过去五年间,北京市制定实施严格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6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992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594家,大力整治违法建设、“开墙打洞”、占道经营、背街小巷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使得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布局、培养新的增长极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国家高速公路网7条首都放射线北京段全部建成,新机场航站楼封顶封围。实现区域空气重污染联防联控,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新增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50万亩,永定河等流域生态保护统一规划、协同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北京的居民切身感受到,北京的蓝天明显多了,雾霾明显少了。雾霾治理卓有成效,“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得益于一系列得力举措的出台。过去五年,北京市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发挥环保督察“利剑”作用,年燃煤总量从2270万吨减至600万吨以内,淘汰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万家,2017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国家大气污染治理任务。

围绕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市提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把高质量要求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用“三件大事”、“三大攻坚战”进行概括部署。

“三件大事”,即精心组织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三大攻坚战”,就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过去几年,雾霾的笼罩让北京市市民深为忧虑,也坚定了北京市政府铁腕治理污染的决心。北京市明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突出问题歼灭战,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目前北京市第一阶段治理任务已经完成,污染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任务仍然繁重,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同时,北京市也公布了2018年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2.5%和3%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3%左右,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继续下降。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北京将坚持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同步推进,修订细化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疏解退出城六区二级及以下市属国有企业40家以上,继续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同时出台公共空间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京津冀已经形成了北京“一核”,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作为“两翼”的联动发展格局,在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方面取得了成效。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始向中期目标迈进,北京市在加大城市副中心建设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谋划,并确定了与津冀二地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交通、生态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合作。

在北京市两会上,“大城市病”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为贯彻这一要求,北京市明确提出以精治为手段,以共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积极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北京将制定实施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抓好交通拥堵治理,北京将继续实施缓解交通拥堵年度行动计划。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北京市将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党的十九大绘就了新时代的蓝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北京作为首都的引领作用责无旁贷,建设更高质量发展、更加精细管理、更加和谐宜居的新首都,已经在路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