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乐都区按照“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标准要求,紧盯贫困退出的七项标准和10个100%,多点发力,全面推动各项扶贫措施,实现49个贫困村退出、2973户9994人脱贫。
(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快推进已开工的七里店新型社区、碾伯高家等7个集中安置点建设,确保年底全部入住。全力实施好芦花、马厂、中坝3个深度贫困乡镇搬迁项目。同时,强化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贫困群众从特色种养殖、餐饮服务、劳务输出等方面选择适合岗位,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商贸服务、特色文化“五大”扶贫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瞿昙镇药草台旅游扶贫、寿乐镇拱棚蔬菜、高店镇富硒大蒜3个产业园;加快建设总容量39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年内建成并网。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交通方面,在做好对病险道路的巩固提升工作的同时,高标准实施贫困村新建道路项目。水利方面,重点是对已经建成的饮水工程改造提升,加强项目管护,对新建的饮水工程高标准全覆盖。电力方面,要加快贫困村的电力配套和改造提升,对接易地搬迁项目,提前实施电网配套项目。实施金融扶贫工程。落实扶贫信贷政策,强化农牧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突出做好“530”小额信贷工作,管好用好扶贫互助资金,确保“三有一无”贫困户应贷尽贷,不断提高户贷率。年内发放各类扶贫贷款1.5亿元。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以瞿昙寺和柳湾彩陶两大景区为龙头,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文体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工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柳湾彩陶公园,加快卯寨沟、药草台、白草台三个片区5个村的乡村旅游开发,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统筹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阳光培训、“雨露计划”等技能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学徒制、工匠型等形式的培训,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培训820名贫困人口,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农民,为带动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施电商扶贫工程。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设电商服务点,加大信息网络进村入户力度,让电商扶贫惠及更多贫困群众。年内实现49个“退出”贫困村电子商务站点建设全覆盖。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继续抓好15年免费教育,实现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和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外出务工辍学和早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区别情况,落实政策,下决心依法依规采取严厉措施。实施生态扶贫工程。落实好贫困户公益林生态管护岗位,安排94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生态管护员岗位,建立生态建设拉动贫困户增收的联结机制。实施社会保障工程。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和各项扶贫帮扶措施。加强城乡贫困人口大病医疗兜底保障能力,控制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发生。全面推行贫困人口“健康扶贫保”商业补充保险。
(二)聚力推动深度脱贫攻坚。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不折不扣落实深度贫困地区实施的产业、生态、保险、健康扶贫和兜底保障、创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精准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全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三)积极推进对口帮扶工作。着力推进与无锡市惠山区对口协作扶贫,全面落实东西部帮扶框架协议,实施好13个帮扶项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人才交流、培训、合作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