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建设 > 正文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必须聚焦难点问题,攻克薄弱环节,补齐短板。”7月26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峰首先发问,“目前我省脱贫攻坚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强化目标推进、问题导向、治本措施,整体工作呈现稳中求进、持续向好态势。“全省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整体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有些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激发内生动力任重道远,巩固脱贫成果压力较大,实现如期脱贫时间紧迫。”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坦诚回答委员提问,“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本次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持续推进深度贫困攻坚、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到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四大行动’,确保实现剩余52个贫困县摘帽、4961个贫困村退出、183.27万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治本之策,也是关键所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三原十分关注产业扶贫效果以及存在问题。“发展产业需要一定基础条件,而缺资金、缺技术、怕风险等情况,以及部分地区抓短线产业多,对长线产业、后加工营销谋划还不够等,导致发展产业内生动力不足。”省农业厅负责人说,围绕户有增收产业、村有集体经济目标,我省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各类带贫益贫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下一步,我省将以“3+X”帮扶体系为抓手,推动特色产业对贫困地区的全覆盖、大发展;以融合为手段,推进新型产业发展,推广融合发展模式;以带贫为目的,育主体建机制,深化产业联合体带贫;以品牌为引领,加快“三年百市”营销,开设一批线上线下直销窗口;以效能为目标,完善产业技术服务“110”平台,满足贫困户有效技术需求;以统筹为手段,整合利用小额信贷、农业保险以及合力团、万企帮万村、苏陕协作项目等,增强产业扶贫活力。

就业扶贫是实现贫困家庭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我省就业扶贫工作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在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扶贫渠道方面成效如何?”李安茂委员将问题抛给了省人社厅。“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就业能力较强的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转移就业或创业,目前尚未就业的人员存在家庭困难多、就业能力弱等问题,如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难度大。”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地方没有把就业扶贫和经济提升有机结合起来,过分依靠公益性岗位安置,适应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开发不足,对财政资金依赖较大,缺乏长效性。“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落实就业扶贫政策,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坚持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方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一是结合产业梯度转移和易地扶贫搬迁,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创业人员创办社区工厂。二是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对管理规范、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由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给予奖补性职业介绍补贴。三是鼓励国有企业吸纳就业,以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的作用。”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省在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政策方面是怎么做的?”“我省林业产业在带动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中发挥的作用如何?还有什么推进措施?”“在选址、规划、建设中,易地扶贫搬迁如何做到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当天,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所提问题精准,直指脱贫攻坚工作关键环节。应询单位负责人不回避、不遮掩,回答精准。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落实本次常委会询问要求,在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上驰而不息,不断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