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建设 > 正文

【百千万行动】政协委员有担当 带领群众奔小康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洪英杰)“以文扶农、以文促农、以文富农,把文化种入村民心中、把致富的方法教到群众手中、把产业建在村中,不仅要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还要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从而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普定县政协委员、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蒋文武表示,这是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普定县马官镇,当地群众家家有花灯、村村有地戏,花灯歌舞是当地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于2010年在蒋文武的带领下,在马堡农民艺术团的基础上,通过演员入股的方式成立的全省首家乡镇一级文化公司。

10月25日,贵州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新闻采访团走进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了解蒋文武以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扶贫担当,借力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助推脱贫攻坚的“文军扶贫”行动。

\

10月25日,贵州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新闻采访团走进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开展以来,蒋文武积极落实“百千万行动”要求,根据普定县政协帮思想送政策、帮思路送点子、帮就业送技术、帮发展送产业、帮困难送温暖“五帮五送”的工作要求,迅速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带动扶贫工作。

在“五帮五送”的指引下,蒋文武带领团队组织开展了“文化联村”、文产扶贫“千村计划”和“乡间文化大课堂志愿服务助小康”等工作,通过对贵州“西路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以创新民族民间演艺、拓展文化市场、延伸花灯文化产业链、促进地方文艺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变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

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反映助力脱贫攻坚的歌舞表演

马官文化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演出团队)+农户(演员)”订单式扶贫及人才培训,助推普定县文化产业脱贫攻坚,公司在马堡、中山、双玉、堡桥等11个村寨设立了文产扶贫“千村计划”帮扶点,以“一村一公司”为着力点,撬动所在村寨的脱贫攻坚工作。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蒋文武既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又深知责任与担当。

在落实“百千万行动”过程中,蒋文武狠抓文化产业在乡村的落实,积极发挥文化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地方特色花灯文化,探索出“一台戏、一盏灯、一顶轿、一把面、一张脸”的经营模式,以文化建产业,从而用产业再来支撑文化更好发展。

“演员通过参与公司舞蹈编排、接受免费舞蹈老师培训指导后,由公司把成型节目统一打包,对外包装承接演出,让群众走上舞台、获得收入的同时,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蒋文武表示,这里的村民人人是演员、个个是股东,“公司还通过文化产业的带动,为群众建立了面条加工、木刻雕琢等产业致富的渠道,更多地吸引群众就业。”蒋文武说。

\

普定县政协委员、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蒋文武接受媒体采访

“现在年纪大了,出去很难找到工作,公司请来老师来教我们跳舞、帮助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和身边的几十个姐妹就加入进来了。”马官文化公司演员杨崇秀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主要在家干农活,一年下来也只能挣几千块维持温饱,“加入公司参加演出后,一年也能挣几万块了,心情也舒畅了,人就感觉很幸福。”

据蒋文武介绍,现在村民们在生活上越来越积极自信了,参与演出的演员,在效益好的时候能有3000多元的月收入。

截至目前,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共支持成立乡村文化演艺团队19支,开展免费艺术培训130余次,帮助排练文艺节目50余个,培养了近300人的民间文化演艺队伍,签约演出队伍9支、演员142名,其中贫困人口81人。

“仅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就带动村级文艺团队演出44场,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帮扶成立的民间手工作坊6家,带动当地面具雕刻、民间扎灯、工艺品编织等产业发展,累计实现收入约130万元。”蒋文武自豪地说。

\

马官文化公司演员杨崇秀告诉记者,加入公司参加演出后,心情舒畅了,人就感觉很幸福

如今,在政协委员蒋文武及马官文化公司的带动下,马官镇的文化氛围渐渐浓起来了,村民的钱包渐渐鼓起来了,生活渐渐好起来了……

走进马官镇,随处可见的是老百姓盖起的新房,以及满脸堆满幸福微笑的村民。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