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梁平区发布活动在重庆市梁平区全民健身中心广场举行。来自市民政局、市社会保险局、市生态环境局、梁平区的6位发言人分别就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社会救助、养老保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五项管理健康成长、金色夕阳幸福养老,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得很漂亮,作为一名梁平市民我感到很震撼,同时我们也担心双桂湖还没开发的那半边会不会被用来修房子,进行房地产开发?”
发布活动现场,梁平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孟文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建设和保护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今天的梁平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实现了全面小康,迈入了新时代,老百姓对优美环境、清新空气、休闲健身等有了更高的期盼。当初,区委区政府作出建设和保护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决策是极其慎重的,在征得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高度认同后,明确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管控范围为350公顷,五千余亩,并特别明确,管控范围只能保持或扩大,不能减少,湿地公园内的功能完善和设施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审批,并专门制定了管理办法,成立了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如今的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然成为了梁平一张靓丽的名片、梁平人民内心的骄傲,因此,公园南侧是绝对不会搞房地产开发的”。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本原则:环境有价、损害担责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就是‘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法规处干部李玲介绍,2015年国家在重庆、江苏等七个省市开展该项制度试点,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行。《民法典》也以基本法的形式设专章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相关责任,重庆的部分专项法律,如《长江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立法中,也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作了相关的规定。
制度出台后弥补了以前行政处罚,包括刑事追究当中的不足,解决了企业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环境损害的严重后果不再由全社会来共同承担,严格落实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基本原则,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目前,全国共计办理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7600余件,涉及的赔偿金额超过了90亿元,重庆总共办理了503件,损害的赔偿金额约为2.4亿元。“但是赔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要让受损的环境得到及时修复才是我们的目的”李玲表示。
养老保险:长缴多得、多缴多得
“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老有所养既是我们每个人的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重庆市社会保障局参保征缴处副处长石沁表示,市民缴纳养老保险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只要年满16周岁以上、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重庆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区分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只需要在上年度社平工资的60%—300%之间自行选择缴费基数,按月缴纳社保费即可;第二种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只要具有重庆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属于全日制在校学生及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均可参加重庆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我的父母已经年满60周岁,目前他们每个月只有1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有没有再购买然后领取更高养老金的政策?”
石沁表示,如果居民已经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对于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经是属于领待人员,那么便不能再参保、再缴费。如果作为子女想给父母提高其他待遇,可选择参加一些补充的商业保险。另外她还提醒市民,我国养老保险属于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因此,号召大家在有经济条件的时候尽量早参保、早缴费。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政策:减轻孩子及家长负担
据梁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子玉介绍,针对孩子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作业负担重、校外培训负担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重等问题,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双减”政策,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五项管理”政策,解决家长的“急难愁盼”问题。
“五项管理”分别是: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课外读物管理、作业管理、体质健康管理。
手机管理,原则上中小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如果孩子确实有需求,家长要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睡眠管理,要求是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3:00;课外读物管理,一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二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作业管理方面,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此外,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家长也不能随意给孩子布置作业;体质健康管理,遵循保持孩子身心健康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的原则。因此,学校和家庭要保障孩子每天在校内和校外各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社会救助:救在身边、温暖前行
据重庆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一级调研员韦荣介绍,社会救助主要涵盖四大类型,一是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生活保障主要是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二是专项救助。专项救助就是原来的灾害救助,包括应急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三是临时救助和急难救助;四是慈善救助。
就民政工作而言,社会救助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城乡低保,主要是对生活在低保标准以下的困难群众,符合低保条件的给予差额基本生活保障;二是特困供养,是对城乡“三无”人员实施吃、穿、住、医、葬、教的基本生活保障;三是临时救助,是给予广大困难群众在发生急难险重和刚性支出较大、生活难以为继,在其他救助暂时无法覆盖的基础上实施的“打补丁式”的救助。
“如果家里人发生了人身意外,用了多少钱可以申请临时救助?还需要哪些手续?”
韦荣表示,临时救助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急难,二是解决支出性贫困。所以并不是患病用了多少钱就可以报账,临时救助不是一种报账式的救助政策,而是一种兜底性的基本生活过渡性的帮助服务的具体政策。
养老服务体系:金色夕阳、幸福养老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梁平全区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6.09万人,65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3.16万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梁平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农村敬老院“三改”、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建设等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21个,其中养老机构3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站89个,养老床位达4000张。全区深入推进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成功引进重庆光大百龄帮康养产业集团,通过三级联动、中心带站的方式,促进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融合发展,示范带动全区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全区全面落实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每年为1500余名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350余万元。全面建立了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每年为2.3万余名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1400余万元。(文/李凤 郭志花 图/向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