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开远强。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育苗、培根、扶壮、成荫”上下苦功,以“全生命周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呈现出“枝繁叶茂”勃勃生机的景象。
2021年,开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及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户数,双双居红河州第一,为开远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捷键”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与“空气”,关系经济“体格”能否强健。近年来,开远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重点等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来、办得快。
通过“宽进、易出”简化审批程序和“快办、办好”优化政务服务措施,让市场主体好进好出,真正实现“来去自由”。同时,一切从市场主体出发,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2021年,开远市政务服务中心受(办)理各类办件32.24万件,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受理网上办件64480件;按照“一颗印章管审批”机制受理办件814件,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总数242448件,好评率100%。
通过“补短、做强”深化招商引资和“搭台、赋能”鼓励创业创新措施,以园区经济为突破口,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打造产业发展核心引擎;建好创业平台,助力初创企业。
2021年,全市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33.03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3329.5万美元;新增注册外商投资企业5户。同时,全年共扶持创业622人,发放贷款10278万元,带动(吸纳)就业1766人;扶持小微企业1户,发放金额150万。
通过“有减、有增”提振发展活力和“有奖、有补”创新分类施策,立足实际突出“精准滴灌”,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制定出台系列帮扶鼓励措施,在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实行“四有”政策,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的生产运营成本,让企业轻装上、强起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和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户数,双双居全州第一。
从“要我来”变成“我要来”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获得感倍增,开远市场主体蓬勃发展,让来者悦、信心满。
“当初,为了帮助公司快速投产,开远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服务,帮助我们办理前期注册备案登记工作,帮企业解决了很多难题。”红河迪信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王晶感慨地说。
红河迪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资独资企业,作为开远市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轻工业产业园的第一家外资企业。自项目落地以来,开远市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用工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确保企业快速成长、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4年发展,公司已配有德国西门子高速SMT贴片全自动生产线6条,智能高端摄像头镜头生产线1条,组装生产线3条,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9项,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多个国家。
开远市高效、透明、公正、健康的营商环境不仅让外来企业快速成长、不断壮大,更是让本土企业走出一条自信的创新创业之路。
临近春节,云南恩泽嘉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迎来了一年中的销售旺季。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生产糕点的本土企业。经过近3年的发展,公司直营连锁门店已发展到37家,遍布红河、文山、昭通多个州市,成为滇东区域最大的烘焙连锁品牌。
“在这么好的营商环境下,我们发展更有信心了。”公司总经理刘文祥高兴地说。
用心服务、用心陪伴、用心留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选择开远、扎根开远,他们从“要我来”变成了“我要来”,纷纷涌入开远这块热土。开远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文/张密曹蔓夫图/胡语珊何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