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争,1984年5月出生,瑶族,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花溪派出所警长。秦争于2011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2013年1月开始在花溪派出所南城社区担任社区民警。秦争扎根基层一线岗位,编织社区防控网;她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她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墙。
扎根社区编织社区平安网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秦争用脚步丈量土地,走遍了社区每一个角落——收集居民信息、门楼牌信息等,扎实掌握社区的各项基本数据,为公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增强社区技防水平,秦争积极发动小区物业,配合安装了“1+5”科技护城墙,为物业小区增强安全保障。秦争积极开展“护校”工作,排查学校内外安全隐患,全面守护学生安全。在工作之余,秦争还经常上门探望辖区内的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尽力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送去关心和慰问,增强警民鱼水情。
大胆创新提升纠纷化解水平
秦争利用自己法学专业优势,成立了专业调解工作室——“争争工作室”,组建专业调解团队,创新了“3+n”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和本地化,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秦争带领“争争工作室”团队,与巴南区法院紧密配合,在全国首创了“一书一令”一体化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打通司法壁垒,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司法确认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前置到公安派出所。通过申请确认一体、部门联动一体、网上网下一体,实现了“一书一令”当场申请、法院裁定线上作出、裁定文书当场送达,简化了司法确认、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领流程,实现了司法确认、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一站式”申领,确保了“矛盾不上交”,丰富了“枫桥经验”花溪实践,从而更好地服务民生,切实为基层民警减负增效。
“一书一令”一体化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已经在巴南区28个派出所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巴南区协助申请司法确认4800余份、人身安全保护令230余份,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8%,履行率达到了100%,矛盾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3.7%,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坚守疫情一线全力遏制疫情蔓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正在家乡探亲的秦争接到返岗命令,告别年迈的父母,第一时间赶回工作岗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秦争带领“争争工作室”全体成员,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他们每天深入社区,在辖区防控卡点认真值守,做好过往人员的体温监测和排查工作,全力防风险、护安全、战疫情,以更快、更细、更稳的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趋势。
截至目前,“争争工作室”走访2160人,做细、做真、做实了疫情防控工作。为了保证辖区企业顺利复工,秦争积极协助企业进行复工复产,排查从业人员轨迹13482条,助力辖区企业恢复生产。
抗洪救灾积极助力灾后重建
2020年8月,重庆遭遇了40年来最大的一次洪峰,土桥片区受灾严重。秦争与同事一起在各个洪水淹没出入口设置卡点,提醒群众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溺水事件。洪水退去后,秦争与同事一起协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在受灾区域清除淤泥,开展灾后消毒工作,让受灾群众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其中,土桥龙海养老院也遭遇水灾,60名老人被紧急转移到了临时避难的宾馆中。洪水退去后,这60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如何返回养老院成了一个难题。了解到情况后,秦争与巴南公安“女警帮帮团”成员一起,有的搀着老人,有的背着老人,有的推着轮椅,将老人全部安全送回到养老院中。为了安抚老人受到惊吓的心灵,秦争与“女警帮帮团”成员帮老人铺床,给老人喂饭,陪老人聊天,看着老人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们才放心地离开。
热心警务服务增强警民鱼水感情
作为“女警帮帮团”成员之一,秦争积极参加“女警帮帮团”各项警务公益服务工作,增强与辖区群众的鱼水情。秦争与“女警帮帮团”全体成员开展了法治宣传“大篷车”活动,用唱歌、小品等丰富多彩的节目,送法入社区、学校、企业等,以德为先,德法相伴,增强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她关爱留守女童,为留守辖区女童们庆祝生日,与女童一起实现“枇杷树下的约定”,为这些弱小的心灵送去了妈妈般的关爱;她积极开展青少年“入警营”活动,通过介绍派出所工作、法治小课堂、防身术教学等丰富内容,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从警十年来,秦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警时的铮铮誓言,甘洒热血与汗水,坚守这份平凡,无怨无悔。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诚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文/图 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