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活动 > 正文

聚焦“科产城” 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再添“一把火”

以“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为总体定位,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程创新“赋能”,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将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平台。

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抛锚定向,画出路线图。

4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解读《意见》内容和出台背后的“故事”。

有目标有举措为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添“一把火”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科技创新的未来,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承载着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市科技局一级巡视员陈军在会上介绍,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意见》,意在为科学城的高质量发展添“一把火”、加“一把力”。

据悉,《意见》对科学城提出了一个总体定位:即“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一个发展愿景:即“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一个分两步走的建设目标。

第一个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功能,创新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持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完善,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功能显著增强,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中西部地区领先,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以上。

第一个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原创性成果持续涌现,创新资源集聚辐射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引领重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此外,《意见》结合重庆实际,充分借鉴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其他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和先进科学城建设经验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支持举措。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创新人才,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起点建设金凤实验室,引导支持在渝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参与科学城建设,提高科学城创新策源能力。

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创新引领区。做高做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做特做优高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构建四向联通、空铁联动、陆海统筹的对外交通体系。引导市内外优质学校、医院在科学城布局高水平机构,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和国际人才社区等建设。示范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智慧城市试点,打造绿色智慧样板城市。

建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陆开放示范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共建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创新合作网络。建设成渝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此外,《意见》还分别从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强化用地保障、强化督促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四条保障措施,确保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扎实推进和取得实效。

聚焦“科产城” 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区

发布会上,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左永祥介绍到,当下西部(重庆)科学城正聚焦做好“科”“产”“城”三篇文章,以“项目攻坚年”为抓手,全力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科’是科学城的灵魂和主题,我们将在‘科’上下功夫,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性。”左永祥介绍说,西部(重庆)科学城将聚焦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高水平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将在重大科技项目,在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在校地院地央地合作三个方面发力,增强科技创新的引领性,打造好科技创新“策源地”。

“产”是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据介绍,西部(重庆)科学城将瞄准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生物药、核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信息等赛道,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高技术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西部(重庆)科学城通过聚力选商选资招引好项目、转型升级提升“含新量”、推进项目建设壮大“产业群”关键三招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支撑力。

“城”是科学城立意和载体,是为科技和产业配套的环境。据了解,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坚持“科产城”相融合,高标准完善综合交通、教育医疗、绿色生态、文化休闲、商业商务、智能智慧“六大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功能适配度,打造美好城市“样板区”。

聚才引才用才打造西部“人才特区”

高水平建设科学城,第一动力在科技创新,第一资源是人才要素。据悉,《意见》还提出,将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西部“人才特区”。

左永祥介绍到,下一步,科学城将认真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贯彻中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精心绘制“人才图谱”“引才路线”,聚焦“塔尖”“塔身”“塔基”三个层次,着力打造人才成长的创新平台,完善人才工作的良性机制,提供人才安居乐业的卓越配套环境,推动人才总量年均增量2万以上,加快建成“人才特区”,以“一流人才”建设“一流科学城”。

在做精“塔尖”方面,将继续实施好“金凤凰”人才政策,实行“金凤凰”人才认定直通车制度。落实院士带培、博士后倍增计划等,搭建海内外人才平台,加大全球高端人才招揽力度,加快集聚战略科技人才、领军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工程技术人才。

做强“塔身”方面,将发挥好大学城优势,加强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合作,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大力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重点产业人才,积极引育一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引导更多校友企业家、校友科技人才到科学城创新创业。

此外,还将做实“塔基”。优化支持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到科学城创业就业。特别是高标准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支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出了大学城、留在科学城”,成为科学城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西部(重庆)科学城未来可期。(文/图 赵兴华 黄琪)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