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活动 > 正文

“藏粮于地”战略在江门开平市沙塘镇落实落地

广东省江门开平市沙塘镇自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坚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加快推进“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落地,通过党委统筹、支部发力、党员带动,持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撂荒地整治的效能。截至目前,全面完成全镇206.87亩撂荒地整治,复耕进度达到100%,“藏粮于地”在沙塘镇落实落地。

精心组织,高站位部署

沙塘镇党委迅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照“三调”图斑,现场实地踏勘、逐宗排查甄别、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账,将责任分解到村组、落实到地块,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建立“周调度、月督查”工作制度,驻村领导每周到所驻村问形势、问困难、问计划,每月对各村组落实整治工作的情况进行通报,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依据,切实扎紧耕地保护“篱笆”。

深入宣传,发挥网格化管理效能

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运用入户宣传、张贴公告、发放倡议书、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政策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粮食生产政策、土地流转签约的政策依据、收益分红的方式方法等,增强农户种粮信心。

发挥网格化管理效能,把辖区党性强、威望高、懂法规的专、兼职网格员组织起来,以落实“结亲访友”制度为契机,对种粮户逐户敲门走访,面对面听诉求、讲情理、解疑惑;抢抓农时,发动党员志愿服务队下沉生产一线,帮助农户翻耕耙地,提供农技指导服务,为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农户增收增产提供有力保障。

精准施策,高质量推进

紧盯重点区域、整片撂荒、弃耕耕地,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党组织纽带作用,搭建起农户、合作社沟通桥梁,推动土地流转、出租,让存量撂荒耕地见底清零。针对常年外出和无劳动能力且有流转意愿的农户76户164亩,采取党员大耕户分块认领承包、委托合作社管理等方式遏制耕地撂荒;针对连续撂荒两年以上的耕地7户21亩,及时终止土地经营流转合同并流转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进行经营;针对大面积且相对集中连片的撂荒地,积极引进有意愿、实力强的合作社,参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村集体根据土地规模、用地条件等收取托管费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归农户所有,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目前,全镇撂荒耕地均通过流转的方式实行复垦。

精细管理,高水平管护

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和管理长效机制,成立撂荒地核实整改督查组,结合土地卫片执法图斑及整改清单,不定期对撂荒地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落实撂荒地整治种植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发放,持续扩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保护种粮积极性。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878亩,新建田间道13.05公里,投入1000万元对龙眼坑水库、石门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清淤修复灌溉渠近24公里,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耕地保护积分制管理,将粮食种植面积和产值情况纳入评分细则,根据积分情况兑换奖励,让农民得到实惠。(来源:江门开平市沙塘镇党委 整理:陈雄桦)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