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2022年全国秋季糖酒会暨第106届全国糖酒会举办前夕,素有“中国青梅之乡”美誉的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组织县域优质生产企业和数百款青梅产品,在成都举办青梅产业推介会。中共诏安县委副书记远洋、诏安县政府副县长陈三武,以及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采购商、生产企业等出席。
推介会期间,诏安县还举办青梅酒品鉴活动。邀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全厚,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尹建军作青梅酒评审,为诏安青梅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推介会上,陈三武介绍说,诏安县现有青梅标准化种植示范园1.2万亩,利用富硒天然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青梅这颗绿色果,先后扶持130多家青梅加工企业,开发出青梅蜜饯类、青梅盐渍类、青梅凉果类、青梅酒类、青梅饮料类、混制品类、保健食品类等7大系列300多个品种,成为我国青梅主要生产加工和出口产业基地,成功打造成“中国青梅之乡”,让诏安全县近15万人受益。
陈三武表示,在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中,诏安县将持续做优做强青梅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实现梅农增收、梅企增效、青梅产业振兴。县财政每年预算1500万元,继续实施诏安县青梅产业化发展扶持措施,通过县财政奖补扶持,力争到2025年全县青梅产业总产值达百亿元,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式特色农业产业。
据悉,诏安多年来持续加强对青梅产业发展的鼓励和扶持。今年,县政府拿出590万元财政资金奖励青梅产销大户,倡导企业提高标准梅收购价,以不低于3.4元/公斤的价格向梅农收购标准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县共有8万多吨青梅入厂,青梅鲜果产值2.38亿元,果农人均增收200元以上,较好地保护了果农生产积极性。
诏安县青梅协会秘书长吴雄明表示,今年全县共有35家青梅产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69个青梅产业化发展项目,累计总投资超1.2亿元。其中,青梅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补助(含奖励)资金1248.3万元,主要用于青梅果园改造提升、梅旅文化融合、诏安青梅产业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青梅加工业发展壮大等方面获得国家级青梅产业园建设项目,争取41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在该县太平、红星等青梅主产区,主要用于打造红星乡梅旅文化融合项目、搭建青梅智慧果园物联网平台、提升改造青梅优质标准化基地。
近年来,诏安县加大对青梅酒的研发支持力度。诏安县紫梅山果酒研发有限公司开发出高质量的干型纯发酵青梅酒,把保证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作为企业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公司依托有5000多亩的青梅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拥有一条年产1000吨的全自动化果酒生产线。该酒采用绿色食品认证的诏安红星青梅完熟果为原料,通过漂洗、去蒂、去核、再加上微生物菌和白砂糖及纯净天然泉水,通过密封罐长时间、恒温发酵而成。
据悉,诏安是全国青梅出口产量和产值最大的县,以干湿梅、调味梅及代加工贴牌为主,主要销往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等地,2021年出口产值达6.3亿元。诏安青梅是诏安农业的“当家花旦”,是漳州市特色农产品,是促进地区经济交融的友好“梅”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