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活动 > 正文

折扣仓在成都爆火的背后

又是一年“双十一”,还在等着薅电商企业的羊毛?其实,现在“省钱”的方式越来越多,比如在成都日益火爆的一种新业态——折扣仓,商品的日常价格只有卖场的5到7折,有的甚至低于“全网最低价”,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

进口企业转型

张明亮从事进口行业十余年,是一名让人羡慕的国际食品采购员。疫情前,他每年要飞往世界各地参加展会,寻找特色美食,生意好的时候,他手握29个国家的437个畅销单品,服务全国超过800家直营大卖场和35000家便利店。

今年9月,张明亮开了一家折扣仓食品店。

“疫情对进口生意影响很大。”张明亮说,一是生产跟不上,二是航运价格暴涨,“相比国产商品,进口食品适应于长尾理论,靠多品类赢得市场。”此外,进口行业还间接受到国内卖场的影响,“传统卖场的销量逐年萎缩,营销渠道越来越不通畅。”

IMG_256
\

张明亮介绍,折扣仓其实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城市早已流行了许多年,而且很多是进口行业的同行在做。

“对于进口企业而言,折扣仓是一种转型方式。”张明亮去年就开始关注折扣仓模式,“试水过小规模的进口食品折扣店,生意还不错,今年干脆升级到了折扣仓食品店。”

此外,记者注意到,不少出口企业也在折扣仓完成了“出口转内销”。

天天都是“双十一”

张明亮的这家折扣仓,目前一期营业面积210平方米,店内像一个大型的仓库,全场大概有1500多种商品,涵盖了进口食品、国产网红零食、品牌折扣洗护洗化等。

最吸引人的,当属折扣仓内的产品价格,消费者称这里为“省钱神店”。

“有些商品的价格只有卖场的5到7折,80%以上的商品比‘全网最低价’还要便宜。”张明亮介绍,正值“双十一”,店内部分商品的价格更是低到“难以想象”,“市场上一提十几元钱的品牌矿泉水,现在只需要4元钱。”

此外,折扣仓内设有临期食品专区,一款保质期刚刚过半的网红海苔,市场售价12元/盒,在这里10元能买到4盒。

\

“目前国内的折扣仓还是以休闲商品为主,临期商品的占比约为10%。”张明亮揭秘,折扣仓低价的秘密其实很简单,“一是货源直采,缩短了供应链,降低了附加成本;二是很多质优价低的品牌,受名气和规模的限制,挤不进大卖场,折扣仓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渠道选择。”

记者注意到,前来折扣仓购物的多为年轻人,其中以宝妈群体最多。张明亮表示,折扣仓未来肯定是要面向大众,而且要打破低价竞争。

线下实体迎来新机遇

自2019年起,折扣仓陆续在市场出现。张明亮介绍,目前全国大概有1000多家,“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店开业”。

与此同时,很多零售巨头也嗅到了折扣仓的商机,今年就有多家本土零售企业入局,纷纷在各地开设仓储门店,号称“把批发市场搬到市民的身边”。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