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活动 > 正文

疫情下日本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月27日在日本众院预算委员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将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定为《感染症法》中的“指定感染症”,这意味着不论是何国籍,感染者的治疗费用将由政府承担,也能对患者采取强制入院等措施。此前在1月26日,日本新确诊第四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一位在日华人向《财经天下周刊》谈到了她的一些观察。在这次国内疫情出现后,日本社会上上下下并没有呈现出恐慌,对在日病人表达了一种尊重,也做出了一些暖心行动。而她认为,日本的“厚道”之举是一个经历过诸多灾难的民族,对此刻正在遭遇灾难的邻居,释放出的最本能的同理心。

以下是她的自述: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内最早的国际援助来自日企伊藤洋华堂,他们向成都捐赠了80万只口罩,分别在1月24日、25日分两次航班,到达成都市双流机场。但伊藤洋华堂自己并没有宣传,只说是在日华人捐助的,后来媒体发现才被报道出来。

春节的时候,日本其实已经查出了确诊病例,但是安倍还是在春节拜年的视频中说,欢迎中国人民来日本。

在公布确诊病例的时候,日本不公布确诊患者的国籍,只写“居住在武汉市的旅客”。有记者问为什么不明确说国籍,官员回复说:“国籍和疫情二次扩散无关,要尊重患者。”日本还要不分国籍公费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的患者,其实人人都知道病人是哪里来的,我们不用“善良”、“伟大”这种词,但我觉得日本至少体现了尊重。

我的一位朋友去买口罩的时候,遇到一个日本大叔也在买口罩。店员跟他说:“这个东西最近卖得很快,你要不要多买一盒?”但大叔说:“这附近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我就不买了,留给他们。”还有好几个朋友打电话预约邮局的人,说要给中国朋友寄口罩。邮局职员的态度都非常友好,有人还会开车来他们家拿。

实际上马上就要到日本花粉季了,很多日本人都有花粉症,离开口罩就活不了,但是日本官方和民间没有怪罪中国人把口罩都买了,也没有说不准大量往海外寄。有的店甚至还限时降价,在旁边用纸条写了“中国加油”。

疫情下日本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我的另一位华人朋友跟日本同事开会时说,自己很关心国内的情况,准备寄口罩回国。一位日本同事马上就掏出1000日元说,帮他也买口罩一起寄到中国。我这位朋友发了条朋友圈说到这件事,希望大家知道今天寄过去的东西里也有一位日本朋友的感情。

这种互助和善良,我觉得是一个经历过诸多灾难的民族,对此刻正在遭遇灾难的邻居,释放出的最本能的同理心。比如,日本一旦发生地震,饮料售卖机会变成不要钱自己取,超市里的饭团都会很便宜地往外卖,这个机制已经写在他们的系统里了。所以,他们本能上不会去嘲笑一个在经受灾难的群体和民族。

这一次日本社会并没有特别恐慌,包括我自己都觉得疾病不会在日本扩散,首先日本人特别喜欢戴口罩,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或者自己生病了,会先把口罩戴上,他们觉得不能把感冒传染给别人,戴上口罩是一种高尚和体贴的行为,所以即使开会戴口罩,也没有人觉得你很怪异。

另外就是日本非常爱干净,日本的把手、附体,凡是容易传播细菌的地方,用的都是抗菌材料。也经常能看到他们在公共场合消毒,我们在非常时期才会有的,比如定期给电梯按钮消毒,这些是日本人每天都在做的。现在这种情况,按照日本人的习惯肯定会加强消毒的频率和力度。

现在物资紧缺,我们在日的华人金融圈也在组织捐赠,第一批物资已经寄出去了。我们发现,大笔的捐款要走很多流程,除了海关报备,还要跟当地政府部门去协调。为了更快地将物资送达,解决当地的问题,我们现在都是把东西拆散了,直接用EMS寄到我们认识的医生手上。

这次,我观察到我们还是从2003年的非典里吸取了教训。当年我们对非典嘻嘻哈哈的,从北京和广州实习回学校后也没有人戴口罩,但17年后,随着社交网络的发达,人们培养出了更强的防范意识,也能传播更多的善意。现在年轻人对戴口罩就非常重视。

此外,我觉得大家应该要提升的,不是危机关头该怎么做,而是平时应该怎么办,希望接下来戴口罩这件事能够像在日本一样,成为我们的一个生活习惯。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