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播到中程,剧中却已有五位男性角色爱上女主周莹。面对吴家寡妇,男主男配们轮番上演小鹿乱撞、英雄救美、深情表白、霸道求婚的戏码。周莹落难,沈星移、赵白石两个帅哥争先恐后替她挨棍子。周莹宣誓再不改嫁,又是虐了一圈人的心,大家纷纷失魂落魄。说好的商战戏可以说彻底沦为边角料。在大女主剧扎堆的今天,《那年花开》也俗套的变成了“加强版玛丽苏”,实在可惜剧集开端铺好的女主事业线。
自2011年《甄嬛传》走红之后,描写女主成长、传奇一生的“大女主剧”便强势霸屏。比起传统玛丽苏,大女主们除了有爱情,更有自己的事业,分分钟逆袭走上人生巅峰。周迅杨幂迪丽热巴,无论大花小花都前赴后继的演起“大女主剧”。2017年更是成为“大女主年”,待播出的有范冰冰的《赢天下》、周迅《如懿传》、马思纯的《将军在上》杨幂的《扶摇皇后》......
数量是多,然而“大女主剧”一直以来也被诟病为“加强版玛丽苏”:人设单一、内容同质化严重。打着女强、女权旗号,可大女主的事业似乎经不起推敲,依然是被男人保护、靠男人上位。除了集数长、场面大、时间跨度大,大女主依然是在偶像言情里绕圈子,格局无法真正“大”起来。在观众越来越厌烦老旧套路的情况下,无数正在路上的大女主剧又要怎么突破求自保呢?
现状:大女主剧脱离不了偶像剧老套路,撞梗严重
说起现在的大女主剧,简直是国产剧里的撞梗王,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像《那年花开》,网友指出,周莹像是“陕西小燕子”,而沈星移像“清版道明寺”。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大女主剧中常见的套路。
N男独宠女主一人,都是女主上位游戏的强力挂
大女主强调自我意识觉醒,女主们有事业、有成长、有谋略、有选择权,不再是小白兔任人宰割,待人拯救。可惜的是,不少大女主虽然打着自强自立的旗号,但上位靠的还是爱她的男人们。
市面上的大女主们继承了玛丽苏“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迷人基因。若是没有3个以上有权有势的爱慕者为她保驾护航,都不好意思自称为大女主。《武媚娘传奇》唐太宗李世民、皇子李治、李恪、大将军李牧全部拜倒在女主的魅力之下,助她走向权利顶峰;《芈月传》有初恋守护神黄歇、有独宠她的秦王,还有倾一国之力助她东山再起的义渠王;《楚乔传》里西魏贵族宇文玥、大燕世子燕洵、南梁太子萧策、西魏皇子元嵩组成了女主后援会,无论是小事大祸,都有他们帮女主化险为夷。《秦时丽人明月心》里为了烘托大女主,荆轲、秦王都变成了丽姬的男人,历史因她而转动。
而《那年花开》聚焦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的传奇一生,历史上的周莹是这样的:“17岁嫁入吴家冲喜,18岁公公、丈夫相继去世,一人扛起吴家家业,从商25年,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还享有一品诰命夫人的至高荣誉。”光看简介就很燃啊,若是拍成电视剧该会有多么精彩。而本想在电视剧里看到女主大展商业才华,可重点还是落在了女主的感情线上。5位男性角色总能在周莹陷于危难时挺身而出,心甘情愿成为周莹致富路上的垫脚石,实在让人大叫失望。
过人才能都是幌子,女强形象全靠编剧金手指
除了N男爱女主,大女主剧还总喜欢解释说女主很有某某方面的才能,和男主有共同话题,两人才彼此深深吸引。问题大女主剧里的女帝、女首富、女将军在专业上真的有过人才华吗?《锦绣未央》李未央所谓“过人的政治天赋”,也不过是一些小聪明,全靠智商不在线的反派衬托。《芈月传》芈月也缺乏政治家气质,在后宫斗争中横冲直撞,屡屡顶撞威后。不懂察言观色,落难皆是靠人搭救。后半段芈月依靠义渠君的力量回到秦国,变身强势太后,可惜政治戏份依然是流于表面。相比隔壁《大秦帝国》的芈八子,政治掌控力显得小儿科。《亲爱的翻译官》里专业bug多,翻译沦为恋爱的布景。
《那年花开》前期女主周莹的事业线细节铺得挺好:一是心思活络,有经商天分,在学堂打杂做起了给学徒售卖作业的买卖,有零售、包月等灵活定价;二来,在吴蔚文吴聘的教导下,周莹明白了商人底线道德。
本以为接下来商场新丁周莹能不断成长、大施拳脚。可编剧无法驾驭商业戏份的缺点也暴露出来。周莹的商业表现赌性大,手段不见得多高明。去迪化销布、开拓市场这一部分,主要由“被三寿帮绑架”、“假扮波斯富商调查假药案”两个事件构成,正经谈生意的部分少之又少。最终能签下西域富豪图尔丹的千万订单,也全靠编剧金手指。再来,也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剧情,她年纪轻轻成为大当家,走商埠码头、开店送货,每个环节都要熟悉;吴家产业庞多,做土布、销药材、卖茶叶,每个领域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困难。试问商场新丁周莹哪能那么快上手?而在剧中,周莹偏偏开挂掌控全局了,经商多年的吴家二爷四爷在她面前倒显得无知短视。
人设情节似曾相识,大女主剧屡陷抄袭风波
除了发达交错的爱情线和薄弱的政治、商业线之外,“大女主剧”的人设啊,宫斗、宅斗等戏份啊都似曾相识,令人觉得腻味。许多热播大女主剧还面临抄袭指控。匪我思存日前在网络上发文指责《甄嬛传》《如懿传》原作作者流潋紫抄袭了自己的作品,不仅剧情梗概相似,连错字都被复制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作被网友指责抄袭《桃花债》,《三生》作者唐七公子屡上热搜;《花千骨》原作涉嫌抄袭《花开不记年》、《箫声咽》等小说;原作为《11处特工皇妃》的《楚乔传》涉嫌抄袭《九州缥缈录》《限制级特工》《紫川》《帝王业》《斛珠夫人》等小说;原作为《庶女有毒》的《锦绣未央》涉嫌抄袭200本小说......
近日《那年花开》也卷入抄袭风波。网文作者姵璃在网络上疑似暗讽《那年花开》编剧抄袭自己的作品《妾心如宅》:“我赈灾,你也赈灾;我下毒,你也下毒;我跟踪,你也跟踪;我撞鬼,你也撞鬼;我连环局毒死男二,你也一个套路;我绑架绑错人,你也照搬……顺序都不带变的,和我真是心有灵犀啊!”抄袭与否值得专业人士深入探讨。但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此类大女主剧创作格局小,撞梗严重。
探讨:大女主为何“大”不起来?
大投资,大制作,大咖加盟,可这大女主剧却始终脱离不了言情圈子,偶像套路。大女主剧的格局为何“大”不起来呢?
网文原著有缺陷
大女主格局大不起来,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其多改编自网络小说。自《甄嬛传》大火,孙俪成功转型。利益各方都嗅到了大女主剧背后的商机,该类网文改编电视剧数量也井喷。
可是,网文改编剧本也是有原生缺陷的:网文体量小,改编难度大;再来,即使有玄幻、权谋、女强等包装,但大多数故事核心还是爱情;网文圈缺乏规范,作者水平参差不齐,难免抄袭泛滥,套路严重......
被资本挟持,大女主套路身不由己
大女主剧深受资本追捧。《那年花开》《如懿传》《赢天下》随便拎出一个,总投资就高达4、5个亿,每一个被寄予“剧王”希望的大女主剧背后都有着惊人的投资制作体量,高投资自然也要求高回报,自然会往此前成功的模式、套路上靠。
国产剧素有“得女性观众的天下”之说,为了广撒网捕捉女性受众,大女主剧在政治权谋、商业上的描写偏弱,更注重照顾女性心理需求的戏份。像女主宫斗、宅斗、升级打怪的经历,方便女性们代入自己,让她们有情感共鸣。戏剧冲突,狗血戏分也十分刺激收视率,像《武媚娘传奇》里张钧甯狠甩范冰冰巴掌时,收视率就升至3.19%。对于女性观众来说,情感戏是刚需,因此除了诸多位男性角色爱女主,还有不少副线CP,打造多款满足女性想象的优质男友。《那年花开》里五男爱一女,官方概括为“熊猫系男友”吴聘、“犬系男友”沈星移、“狼系男友”赵白石、“熊系男友”王世均、“虎系男友”图尔丹,多款理想男友供君选择。在男色消费的时代下,这样的设置也不难理解。
分析:套路被厌倦,大女主剧该如何打开局面?
“大女主剧”接连不断,但从收视率就能看到观众对此类剧的厌倦。2014年,《武媚娘传奇》收视率高达4%,而这两年收视表现最好的大女主剧只能达到2%、3%收视率。更多的是收视低迷,像《秦时丽人明月心》《醉玲珑》收视皆在1%以下徘徊。相比大女主剧的疲软,《人民的名义》的最高收视却破了8。实力证明丰富立体的人物、优质的内容才是能成为爆款的关键。接下来,诸多套路相同的大女主剧还有可能面临寒冬,该如何寻找突破才是正经事。
题材上寻找突破
比起别国,我国的大女主剧题材单一。我们可以学习英剧美剧里,多开发些傲骨熟女IP。也可以向日剧学习,做一些真实反应人性、与社会问题息息的女性题材剧本。日剧里,恶女向的《黑色皮革手册》、讲出轨的《昼颜》、讲巨婴成长的《温室里的加穗子》还有《14岁的妈妈》都让人印象深刻。
避免脸谱化,增加人物多维性
许多大女主剧里的人物拘泥于网文套路,角色脸谱化,经常是主角出淤泥而不染,而配角却心思恶毒。
在这一点上,也该向优秀电视剧们取取经,经典电视剧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其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每个角色都是丰满的,值得玩味。《大宅门》前半段的绝对主角白文氏就十分复杂多面。她是贤妻慈母,是手腕了得的领导人,也是有着严重封建思想的大家长。既力挽狂澜、带领白家走出困局,也一手导致了媳妇杨九红和孙女佳莉间的悲剧母女关系。观众会对白文氏产生敬重又惧怕、钦佩又讨厌的矛盾情感。像《人民的名义》祁同伟高小琴,《那年花开》里的杜明礼,都是可恨又可怜、挣扎度日的人罢了。是主角但不绝对正面,反派可恨也惹人同情。
减少不必要的角色、感情线
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曾表示:“配角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现,首先是他们与主角的关系,以及每一个人在帮助刻画主角复杂性格维方面所起的作用。” 而在大女主剧中,却硬塞进许多男性角色。他们既不能引出女主复杂的另一面,和女主的爱情也没有多感人,仅仅为了给女主开挂而出现。
而且,过多CP线其实也喧宾夺主了,男性角色的保驾护航也是大女主们自强自立路上的绊脚石。
增加深入的专业描写
现在很多大女主剧格局小,女强人形象立不住,还是因为她们的事业线bug太多,缺乏丰富的细节支撑女主过人的才能和成长。而且许多大女主少了一种情怀、对自己职业的敬畏与热爱。要想突破套路,真正成为励志传奇,大女主们还得像爱男主一样爱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