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是形容当下中年人的困境,也折射出城市“老龄化”的焦虑。在这次南京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为此建言献策,希望通过政策创新来缓解养老压力,鼓励生育。
用长期护理险给养老减负
南京市人大代表傅浩说,随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社会保障力度不足的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家有一个失能老人,压垮一家人。”傅浩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料费用,比同龄能自理老人要高出2倍以上。如果再加上老年人疾病医疗的费用,普通家庭难堪重负。
傅浩建议,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不仅能满足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还能使年轻人全身心投入工作,拉动护理产业发展和相关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注意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任务部署。此前,我省南通市已在全国率先进行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通过“政府补助+个人适当缴费+医保统筹基金+福彩公益金”四源合一的模式来筹资。
“我们现在都说五险一金,我希望把这个长期护理险作为第六险,来完善我们的社保体系。”傅浩说,应展开研究符合南京市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给二孩夫妇发生育补贴
南京市政协委员、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华在调研中发现,南京不光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倾向也令人担忧。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南京平均五个人中有一个老人,而十个人中只有一个小孩,属于典型的“老龄少子化”社会。
刘华委员表示,国家“二胎”政策已经放开,但南京市民的生育意愿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为此她在提案中呼吁关爱职场母亲,适当出台措施,减轻“二胎”经济压力。一是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多提供适合职场母亲的职位;二是适当出台政策减轻“二胎”经济压力。例如适当延长产假及哺乳假,建议对生育二孩的夫妇,可适当发放育儿补贴。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仇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