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社会 > 民生 > 正文

中国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精细”与“惊喜”

   记者说,团队形式有助于不断推出科研成果。

  女科学家在领奖台上大放异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三大奖通用项目中,有15项由女性领导。

  中国首艘海洋无人测量艇项目的第一完成人谢少荣就是巾帼英雄。她的团队内共有3位女性,她说:“在船上,我们常常会忘记性别,比男性还要‘上蹿下跳’,经常是晕船吐完了再爬起来工作。”

  最后,奖励范围精细,国际合作带来惊喜。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高大上’,也需要‘接地气’。”该负责人指出,本次评选突出地方特色,服务区域创新,比如许多项目完成人都是扎根西部。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育成11个牧草新品种,有效支撑了青藏高原三江源生态保护。

  在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领域,中外科学家合作应对风险与挑战。表彰和肯定这些外国科学家的贡献,对于促进科技外交工作、建设“一带一路”具有积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克里斯·葛立夫,从1992年开始为中国岩溶学科注入发展驱动力。在他的努力下,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落户广西桂林。

  克里斯说,他感受到中国的科研基础条件改善了很多,得到的科研支持也大幅提升。“400年前,中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在探索当地的喀斯特地貌。”他说,未来将与中国的同事们继续开展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生态保护,“尽管很难说五年内会取得什么成果,但我们会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完)

编辑:小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