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老年人为预防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艰难挣扎时,一个年届九旬的老奶奶却用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生姜还是老的辣。
事情发生在浙江某地,一年过半百的陌生男子自称是老奶奶故去丈夫的好兄弟,拎着猪蹄、糖果等登门“借钱”。这位姓潘的老奶奶不仅没上当,还设计活捉了骗子。
小样!姑奶奶当年智斗尾随男的时候,你还是单细胞生物呢!
△图片来源:浙江人民广播电台
栽在九十岁老奶奶手下,这骗子真是白活了五六十年,也愧对“骗子”的称号。
首先,选择老年人下手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认为老年人都好骗嘛。殊不知恰恰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不错,人到老年,脑子大多没以前灵光了,可是老年人也是从年轻人来的啊,所谓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见多识广,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着呢。
以潘奶奶为例,九十岁的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小日本、国民党反动派……啥没见过啥没经历过?
骗到她头上,纯属自讨没趣。
其次,骗子的话术也没设计好,完全不符合当下的国情。
借钱?你不知道借钱是如今最难完成的任务吗?没有之一!汤姆克鲁斯来也完不成。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谈钱伤感情”。
呃,是两句,还有一句叫做“谈感情伤钱”。
这个骗子明显不读书不看报,还不上网,一次欺骗行动连犯两个大忌:先是和潘奶奶套近乎,大谈与她故去老伴儿的感情,接着谈钱——借钱。
为啥借钱难?因为还钱难。
借钱的是大爷,借钱的是孙子。
慢着慢着,让我理理思路——“借别人钱”的是大爷,“借给别人钱”的是孙子。
这费劲的。
中国话真难学。
我有个朋友,收入不低,可工作十几年了还拿不出买房的首付款。没别的原因,辛苦赚俩钱都被亲朋好友和同学“借”走了,最长的超过十年都没还。
说起来都是泪啊同志们。
谁还敢借钱给别人?这不,连银行都不轻易放贷了,还反过来问你“借”钱。
我就三天两头接到这类电话,不过人家不说借,而是说帮我理财。这比骗潘奶奶那个骗子高明多了,也上档次多了。
所以,你不提“借钱”还好,一提“借钱”,老奶奶立马警惕了。这年头,换谁不警惕?
所以,要与时俱进,要多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不然的话,要么被骗子骗,要么,做骗子都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