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等不得刘鑫道歉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罪人伏法
江歌案引发的舆论海啸仍未平息。有人说,这是两个受害人之间上演的“相煎何急”。可从舆论场景看,互耗局面早就从江母、刘鑫二人之间延及整个舆论场。“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却在岁月静好”的争议性情节,将这起纯“私人”事件带入公共舆论管道,自然有其必然性。但当下的舆情图谱却更多的是“情绪对情绪”,人们批发着愤怒,零售着仇恨——虽然这事仍处在“情绪太多,事实不够用”的状态。
媒体:等不得刘鑫道歉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罪人伏法
虽然眼下支撑“江歌替刘鑫而死”的核心情节“挡刀说”和“关门拒救说”并未确证。愤懑可以理解,因为附在朴素正义观之上的情绪,总需要宣泄的出口。也不必将那些止步于暴戾之前的据实批判斥为舆论暴力,不能说一个人批是正常表达,一万个人批就是网络暴力,是不是舆论暴力关键看其质地,而非话语厚度。本质上,模糊道德分野进而给懦弱以奔向坏的动力,未必比道德裹挟式审判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