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发展休闲农业路子 让收入“跳着涨”

世代种植粮食作物、靠天吃饭的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南张洛村村民,以往每亩地年纯收入仅一两千元,他们不敢相信张美清提出的发展休闲农业的路子,能让他们的收入“跳着跳儿”上涨。

“一亩地能有4到6万元的收益,依托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为村民找到了致富出路,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张美清说。在村西侧的一片田野上,走进占地600亩的“洛美春生态庄园”,联排的果蔬种植大棚,宽敞明亮的餐厅、会议室,拥有众多游乐设施的儿童乐园……这个由张美清带头成立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起的生态庄园,成为该村发展休闲农业致富的示范园。

时值初春,却是草莓收获的季节。大棚内,红艳艳的草莓点缀在郁郁葱葱的果苗中间,满眼生机勃勃。前来采摘的游客穿行垄间,忙得不亦乐乎。

“趁着孩子放假,带她来体验田园生活,吃点儿新鲜水果。”诸城市密州街道的薛女士说,乡村采摘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空余时间她常和家人、朋友到乡村体验农家乐趣。

由于坚持绿色生态生产,张美清的草莓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包装印有“洛美春”字样的草莓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刚上市时,进棚采摘不收门票,30元一斤,现在是15元一斤,采摘收20元门票,还有外地订单……”据张美清测算,仅草莓采摘一项,一亩地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以上。而餐饮、住宿、会议接待等又带来更多收入。

在洛美春生态庄园,入股村民能得到收入分红,流转土地的村民获得租金,来庄园干活的村民获得工资……村民的致富之路越来越宽。

精准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完美结合,由市科技局派驻南张洛村的“第一书记”訾桂峰向财政争取到的30万元发展资金,在这里变成了三个大棚,管理由庄园负责,收入归入村集体财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最重要的是找到致富门路,拔掉发展的穷根。”訾桂峰介绍,把扶贫资金变成产业发展项目,不仅改变了南张洛村没有村集体收入的历史,也为村民提供了示范,引导更多群众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

南张洛村的发展,成为峡山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提升了农业农村的产业化发展水平,激活了资源要素,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峡山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陈名文介绍,仅去年一年,全区新增家庭农场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