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滚动 > 正文

续千年古戏台神韵,探文化根脉新传承——景德镇陶瓷大学“存台续韵”实践队深入乐平进

6月24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存台续韵”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十余名师生,深入乐平的城乡地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乐平古戏台现状调研与文化传承保护”专项实践活动。他们以青年的独特视角解码文化基因,探寻古戏台活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

(图为队员于杨子安戏台前合照)

寻迹古村 解码建筑密码

实践队的足迹遍布乐平百余村落。在项家庄村,队员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全面采集古戏台的主体结构,为古戏台建立“数字基因库,赋予其现代意义让戏台中的各个精美部件清晰、便捷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使古老的戏台修建技艺从历史中“活”起来。

\

(图为三维激光扫描“省保”项家庄五柱堂戏台画面)

走访乡野 共话保护困境

在开展乡村调研的过程中,村民向队员们讲述着戏台的往日盛景,感概如今娱乐方式更迭下戏台常年闲置的现状;一些村干部坦言道,在古戏台的日常维护中面临资金不足、人力匮乏等问题。这些来自乡村最真实的声音,使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古戏台急需保护的现状,折射出传统文化遗产在时代发展中亟待破题的传承困境。

\\

(图为队员们向村民了解古戏台现状)

课堂传薪 培育守护新芽

走进界首小学、瓦埠中心小学等学校,实践队员化身文化传播使者,通过PPT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开展非遗宣讲。课堂上,队员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乐平古戏台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与文化价值,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古戏台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现场气氛热烈,不少同学表示要争当古戏台文化的“小小宣传员” 。

\\

(图为队员们指导同学们填写调研问卷)

问道专家 共绘发展蓝图

团队还分别拜访了三位来着不同领域的专家,乐平赣剧团编剧蒋良善老师以赣剧传承为切入点,推广将其融入学校课本中,从小培养学生们对赣剧的兴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乐平道出戏台营造工匠断层的现状,呼吁培养新一代青年匠人;古建公司负责人梁新武结合现代化修缮案例,提出传统技艺与现代工具相结合的新思路。团队在采访过程中不断与专家交流经验,听取不同领域专家的意见和看法,逐步探索古戏台和赣剧传承的新思路。

\

(图为队员们与蒋良善老师合照)

凝智聚力 书写青春答卷

六天的实践行程中,队员们既惊叹于古戏台承载的文化厚度,也深感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他们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形成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让青春智慧为古戏台注入新时代生命力,续写千年文脉新篇。(通讯员:吴若歌 李建鹏 陈星宇)

编辑:Arra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