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最近屠呦呦没有当选为院士的消息又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一位获得了诺奖的科学家,为什么不能入选呢?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诺贝尔奖都以错过一些优秀科学家感到遗憾,比如化学元素表的制定者门捷列夫。屠呦呦成为院士,不是屠呦呦的骄傲,而应该是中国科学院的骄傲啊,毕竟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个科学类诺奖获得者。

而今天要介绍的一位,是原本比屠呦呦更早有希望拿到诺贝尔医学奖的人。他制造的疫苗帮助中国彻底战胜了天花,还遏制了中国的一次鼠疫大流行,并因为发现沙眼衣原体,从而取得了诺奖级的成果。但现在的中国,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这张脸,很多人并不熟悉

他出生于湖南醴陵西乡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熟读经书,原本希望能考上科举,光宗耀祖,可没想到清朝废除了科举。

好在父亲并没有一味只让他读经书,还教他算术、自然等科学。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到了1908年,他跟着叔父来到长沙城南学堂读书,并在1911年考上了一所工业学校。

三年后,他听说美国雅礼会在长沙创办的湘雅医院招生,毅然选择了退学,考上了湘雅医院。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经过七年的学习,他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接下来,他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实习,从事细菌学跟疫苗的研究。此时正是微生物的黄金时代,一个个新发现层出不穷。

他在这里放下豪言,“日本能出东方的科赫,我为什么不能当东方的巴斯德?”

科赫是德国微生物的泰斗。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的大神。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科赫有一位日本学生名叫北里。北里也是一位世界级的微生物学家,被称为东方的科赫。在去年,日本人把他的头像印在了一千日元的头上。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在协和医院的优秀表现,让他得到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奖学金,从而得到去美国学习的机会。

也就在这一年,他跟家族世交的姑娘何琏结婚。

当时有人劝他,以他的成绩,如果开一家诊所,一定能发财,他拒绝了。他说:“当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人?若能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他选择来到美国,师从秦瑟教授学习细菌学和免疫学。

秦瑟教授是美国免疫学家协会主席和微生物学会主席,是美国极为重要的微生物学家。在秦瑟的指导下,他开始研究病毒学。

在这里,他发现了病毒是可过滤的,能离心沉寂的,能自我复制的,有生命的颗粒,他还自制了微孔滤膜测定各种病毒的大小。

如果他留在美国,一定能成为物理界的杨振宁。

可在1928年,他接到了一封信,一封来自祖国的信。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信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的颜福庆写来的。

颜福庆是湘雅的第一任校长,是他尊敬的师长。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在信中,颜福庆希望他能够回国,到新创立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教学。

论研究条件跟氛围,当然无法跟哈佛大学相比,但那是他的祖国。

学成报效国家,使中国走出衰弱,实现科技兴国,是那一代中国科学家共同的梦想。

于是,他放弃了在哈佛的研究,选择了回国。

回国之后,才发现条件比想像的还简陋,当时学校连实验室都没有,显微镜都是他自己带来的。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开始了自己卓越的研究。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在接下的八年,是他研究成果极为丰富的八年。他发表了二十多篇的论文,被很多权威专著和教科学引为经典。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对沙眼病原的研究。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沙眼并不是一种致命的病,但在百年前的中国,沙眼非常普遍,有十眼九沙之说,中国人深受其苦,研究其病理,是彻底根治的基础。

而当时,有一位叫野口英世的日本科学家,也是上过日本钞票的,他曾经发表论文,表示自己已经找到了沙眼的病原体:颗粒杆菌。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也许是敏感,他总感觉这个结论不太正确。

于是,他决定自己重做这位日本科学家的实验。

数次实验,只有一次发现了野口英世所说的颗粒杆菌,而把颗粒杆菌接种家免,却没有出现沙眼症状。

他判定,这位日本科学家的结论是仓促的,不正确的。

这一下惹怒了日本人。

当时日本的细菌学研究在东亚领先,日本人不相信中国人竟然能推翻自己知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但接下来的三年里,他用详尽的实验数据证明了自己的判断。

野口英世的结论是错误,这一下,连日本人也不得不接受,并将野口英世的观点从教科书中删除。

接下来,他准备再接再励,找到真正的沙眼病原体。

可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这时,他已经前往英国进行学术交流,雷氏德研究所热情邀请他留下来工作。

这时候,汤飞凡再一次接到了颜福庆的信。

“回来吧,重建防疫处,现在国家需要这样的机构。”

于是,他再一次选择回到了战火开始燃起的祖国。

他说:“研究、研究、研究出再好的东西,做了亡国奴,又有什么用?”

在1937年,他就曾经亲自到淞沪会战的前线,参加医疗救护队,并主动要求派到最前线的救护站,他说:“我干这个最合适,因为我目标小,炮火打不中我。”

他的身高只有1.60米。可他站得比任何人都高大。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因为缺乏资金与场地,他多方奔走,疏通关系,筹措到资金在昆明建起了新的防疫处。

除了研究防治疫病,他还为当地百姓出力。

防疫处附近没有医院,他就开一个医务室,让科室的人轮流去值班,给当地的百姓看病。

当地没有学校,他就办了一所子弟学校。

处里没有资金,他就在妻子何琏的建议和带动下组织家属养猪养难种菜,补贴处里的生活费。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制作了大量的疫苗和血清,不仅仅供给抗战的中国将士使用,还能提供给盟军的士兵使用。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除此之外,还要抗击日军的细菌战。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当时在中国来寻找科学,他的朋友对他说,中国可以找到艺术,找到历史,但找不到科学。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但李约瑟找到了,他的防疫所就是其一。《自然》杂志也介绍了他神奇的疫苗制作法。

文中介绍道,这是一间没有自来水的青霉所车间,只有一台老旧的用了一次就要修理的锅炉。回收的设备则是一只破船 ,用来在湖中进行透析,而胃霉用完了,就从养的猪里提取。

就是这样条件下制成的青霉素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新中国后,他选择留了下来。因为这里有更多需要他的人群。

当时的新中国,卫生条件落后,疫病流行,急需要各种疫苗控制疾病。

在他的主持下,新中国的疫苗事业突飞猛进,他还专门研究出了乙醚杀菌法,能够用简陋的设备就可以大规模生产疫苗。

他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疫苗之父。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因为他,中国在1961年就消灭了天花,这比世界消灭天花早了16年,而且是完全依靠自己。而另一个人口大国,今年仿制药大国印度,当时还要依靠国际的帮助,才能消灭天花。

1950年春天,华北爆发鼠疫,又是他紧急赶制一批疫苗,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他的研究,等到外国的支援,那就不可收拾了。

除了研究各种疫苗,生产各种人民需要的药物,他还开始了自己一直想研究的领域,找到沙眼的病原体。

经过长期的实验,他发现沙眼病毒适宜在35度的环境生长,而且它还不怕链霉素。

而之前的科学家,在分离沙眼病毒时之所以失败,是无法分离与沙眼病毒伴生的许多细菌。

找到这三点,他就找到了方法,在35度培养病毒,然后用链霉素杀死其它细菌,再用鸡的胚胎进行培育,终于成功分离出了纯正的沙眼病毒。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那么,怎么认定这就是沙眼病毒呢?

一个方法是最可行的,就是让它发生作用,生产沙眼。

他把病毒滴进了自己的眼睛。很快,他的眼睛就肿得跟桃子一样大。而经过四十天的观察,终于确定自己患的就是沙眼。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这是一个份量超足的诺奖级别的发现。

这个发现,不仅仅是解决了困扰微生学家半个世纪的难题,而且在微生物分类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介入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衣原体目。

也正因为他的发现,才能开启各种衣原体疾病的研究。

他终于成为了他立志要成为的人:东方的巴斯德。

1992,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邮票,其中的一枚上印的就是他。邮票的基调色为淡红色,背景是一枚金质奖章。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在我们就要忘记他时,国际防治沙眼组织主动找到中国,要将这枚金质的奖章奖励给他。

可惜,他无法亲自领这个奖,他也没有得到诺奖。

没有得,并不是他的成就不够,也不是诺奖选择性忽视了他的贡献。

而是他没有给诺奖时间。在分离出沙眼病原体的同一年,他又马上分离出了麻疹病毒和脊髓灰质病毒。其效果之高,让世界叹为观止。可就在第二年,他在9月30的早上选择了自杀。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李约瑟说: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他。

相比于被日本印在钞票上的野口英世,这位病原体之父,我们中国自己的杰出科学家,知道的人并不多,但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

我们不会忘记这位为了中国人的健康事业贡献出自己全部智慧的科学家。这位中国自己的微生物大师,这位放弃了国外优越条件,回到国内的爱国科学家。

他的名字叫汤飞凡。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像这样的优秀科学家,中国还有许多。

大家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看看中国科学家写的东西。

像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还写了很多文章,其中《中国石拱桥》一文入选中学课本,将充满中国人民智慧结晶的桥文化呈现给了无数年轻学子。

中国的疫苗之父,生物界的杨振宁,我们快忘记时,外国人找上门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除此之外,茅以升还写了很多文章,全部收录进他的《桥梁史话》,里面都是关于桥梁方面的文章,茅以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其文笔清新朴实,字里行间,我国古代桥梁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在世界桥梁史中的崇高地位跃然纸上。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