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聊在国外更出名的四位中国科学家。
1. 数学家
提到数学家,大家往往会想起华罗庚,陈景润。
但其实中国还有一些数学家在国外更出名。
比如张益唐。
张益唐是一位传奇的数学家,从北大毕业后到美国留学,结果因为跟导师发生矛盾(责任在导师),导致他在美国找不到正式的教职,洗了几年的盘子,后面有了教职也不出名,但他在六十岁时,突然灵光一闪,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数学年刊》主编职务的彼得·萨纳克评价他的工作:“这一工作很深邃,结论非常深刻。”
老牌英国报纸《卫报》刊登文章,标题是:鲜为人知的教授在折磨了数世纪数学精英的大问题上迈进了一大步。
而张益唐还不算中国数学成就最高的,最高的是陈省身。
陈省身是公认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微分几何之父”,以其姓氏命名者有陈氏示性类(简称陈类)、陈-博特定理、陈-莫泽理论、陈-西蒙斯微分式等。
这样讲有点不太好理解。
举个事情。
有部电影叫《美丽心灵》,原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著名数学家约翰·纳什。
他见到陈省身是这样的:
陈省身有次接受采访,谈到了纳什。
陈省身说:我跟他很熟,常一起谈谈。他在普林斯顿,我们常看见。他是个怪人,是极有能力的数学家。他的数学是很好的,是有能力的。但我跟他完全不一样,我是正常的。他始终要做难题,想通过做难题而出名,他现在还在做难题,做得一塌糊涂,没有成功。做难题是他的追求。
主持人:那您对于数学的追求是什么?
陈省身:因为他对数学不大懂,他是知道哪几个难题是大家关注的。他的态度,就要知道那些个难题,他就去做。我是了解整个数学各个方面。
好吧,诺奖级科学家在陈老的眼里,是数学不太懂……
国际数学联盟前主席芒福德教授见到陈省身,同样是这样的:
陈省身还评过爱因斯坦:“他当时名气大得不得了,但是已经没多少用了,我不会因为他是爱因斯坦就和他合作……”
评杨振宁:“那时候我经常去杨武之先生家里,看见振宁跑来跑去的,没有和他交流……”
陈省身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学生丘成桐,丘成桐在国内的知名度就稍高一点,基本能跟他在国外的知名度相同。主要原因是丘成桐现在回国主持了中国的数学研究,他的理想是把中国数学带到一流水平,如果成功,功德无量。
而陈省身的成就高于陈景润,但在普通老百姓的认知里,知名度反而不如陈景润。
2.汤飞凡
现在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不知道了,其实他的成就很高,他是中国疫苗之父,新中国前后中国很多疫苗都是他主持研发的。
而且汤飞凡还有一个世界级的发现:沙眼衣原体。
他在1957年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这是人类第一次找到沙眼衣原体,而且还开创了微生物的一个新领域衣原体目。因为这个,人类才能开始对衣原体疾病的研究。所以,这绝对是一个诺奖级别的发现。
只可惜他在这个重大发现两年后就去世了。不然,得诺奖的概率极大。
而在八十年代,大家都不记得他时。国际沙眼防治组织还来到中国,要求提供汤飞凡的联系方法,要给他颁一个金奖。
在沙眼防治以及衣原体上,他是世界顶尖的存在,而知道他名字的中国人却并不多。
2. 屠呦呦
提到屠呦呦,大家可能不理解。屠呦呦现在是中国最知名的科学家之一,其知名度可能仅次于袁隆平。怎么国内的知名度还不如国外呢?
这是因为屠呦呦得了诺奖。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科学性诺奖,从而一夜登科天下知。而在屠呦呦获奖之前,中国老百姓知道她的却并不多,反而在国际上,屠呦呦早已经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早在获诺奖的四年前,屠呦呦就已经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拉斯克奖是美国生命医学界的最高奖,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共同创立,专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这个奖也被称为美国诺贝尔奖,拉斯克奖的得主中,有76位同时得到了诺贝尔奖。
在屠呦呦之前,有两位华人拿过奖,一位是1962年的李卓皓,另一位是1972年的李敏求和1991年的简悦威。而屠呦呦是第一位因为在中国的研究而获奖的中国科学家。
在国外众星捧月的屠呦呦
在中国出名之前,屠呦呦在国际上的声望就非常高, 却了国外,却众星捧月一般,但当时在国内,知道她的人却极少。而且现在她在国际上,是一个标志性人物,地位依然比在中国高。英国曾经评了一个二十世纪的标志性人物,屠呦呦就入选了,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并列。
3. 杨振宁
杨振宁在国内的知名度很高,尤其是前段时间,因为反对建大型对撞机,成为了网红科学家。但是,大众对他的认识,很多时候停留在他的个人感情生活,比如婚姻问题,对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反而不知道。
甚至在科学领域,杨振宁的知名度还不如霍金高。很多中国人还认为,霍金的科学成就比杨振宁高。
其实,杨振宁才是世界级的科学大牛。
杨振宁的地位有多高呢?
2000年,《自然》评选人类千年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杨振宁位列其中。除他之外,其他人都是活在教科书里的人: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
杨振宁是唯一在世的最伟大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量子电动力学大牛弗里曼.戴森评价杨振宁:他高高地飞翔在诸多小问题构成的热带雨林之上,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些小问题耗尽了一生的时光。
丁肇中先生评价杨振宁:杨振宁是20世纪伟大科学家之一, 当人们回顾20世纪物理发展主要里程碑时马上就想到1.相对论2.量子力学3.杨振宁。
1994年,富兰克林奖章和鲍威尔奖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这一理论模型已经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成就比肩,并必然将对未来产生可相提并论的影响。”
可以说,杨振宁是世界前十的物理学家。
他的成就为什么这么高呢?
很多人知道他获诺奖的是宇称不守恒理论,但这并不是他最高的学术成就。
他最高的学术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
杨振宁自己有一个评价:通常得诺贝尔奖的重要性,可以说那是10年之间最重要的物理的文章。那如果你问“宇称不守恒”是不是当时10年之间最重要的文章呢,我想这是当之无愧的。所以它得到诺贝尔奖,是所有的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规范场(杨-米尔斯理论)的研究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可是我想你要是去问内行的人,现在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规范场的重要是世纪性的重要,不只是10年的重要。就是它要长期下去到21世纪、到22世纪还是重要的,因为它把一个基本原则给找出来了。
也就是说宇称不守恒是十年的文章 ,而杨-米尔斯理论是一百年两百年的文章。
杨-米尔斯理论可以宇宙四种力中的三种:强力以及弱力和电磁力。只差引力无法描述。
如果物理的终极是证明1+1等于2,杨振宁证明了1+2等于3。
等我们统一了所有的力,就能真正掌握宇宙的奥秘,就能真正利用宇宙给我们的一切。就能控制虫洞、黑洞,开始宇宙级的征程。我们才会不永远被困在地球上。
这才是杨振宁的真实水平。
这四位就是在国内知名度反而不如国际知名度高的四位科学家。希望中国能够多宣传这些科学家。最好像日本学习。
日本可是把科学家印在钞票上的。
大家也可以给孩子看看中国科学家写的文章。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不但科学成就高,写作水平也很高。比如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一生除了造桥,还写了很多文章,其中《中国石拱桥》一文入选中学课本。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看老科学家的文章,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对孩子的帮助很大。
除此之外,茅以升还写了很多文章,全部收录进他的《桥梁史话》,里面都是关于桥梁方面的文章,茅以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其文笔清新朴实,字里行间,我国古代桥梁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在世界桥梁史中的崇高地位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