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称霸亚洲!这是为何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可公认为古都的城市不过北京、洛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等八个,这些城市无一不位于国土东部水陆交通便捷的繁荣地区。

但就在上世纪初期,对于定都,民国创始人孙中山先生却曾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预言——定都新疆伊犁,可称霸亚洲。地理位置偏远、远离繁荣东海岸的伊犁到底为什么会成为孙中山的目标呢?这要从历史、地理中深扒答案。

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称霸亚洲!这是为何

风云际会的战争年代,民国定都讨论会上的宏大设想

十九世纪末,中国被列强环伺,清政府陈腐堕落,孙中山发起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事业。多年外事活动使得孙中山形成了与国内狭隘堕落状态截然相反的广博见识,除了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他也对这个国家有着古来帝王般的宏伟设想——推翻帝制、开疆扩土、广谋亚洲。

这一想法在1902年的定都讨论会上显露出来,他当众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设想——定都伊犁,图谋亚洲。

伊犁是个从未出现在我国的政治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边远城市,孙中山的提议令与会者瞠目结舌,但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广泛谈论后有了这样的设想:“只设本部定都武昌,统括边藩定都西安,广谋亚洲定都伊犁”。

武昌、西安、伊犁三个城市是设想疆域的区域地理中心,谋区域治理、谋建国都古来有之,但谋亚洲无疑是个新奇设想。但从当时的情景来看,不得不说民国革命家们眼界广阔、目标长远,既考虑了短期战略,也有长期宏愿。

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称霸亚洲!这是为何

热血的宏图美梦虽好,局促现实很无情

从时局来看,这一建议诞生时国内局势焦灼,清政府虽是强弩之末但威信犹在,英、日、美、俄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孙中山提出的民主主义思想虽然得到了全国有志青年和热血革命家的响应,但尚未形成强大势力,连推翻封建王朝的目标都实现得步履维艰,“广谋亚洲”的提议如大漠中的海市蜃楼,无疑是革命热血催生的,离现实太远太远。

即便从如今的21世纪回溯百年前的那段历史,列强入侵,清王朝覆灭,袁世凯称帝,军阀乱战,多年抗战、内战,连初代革命家们引以为傲的民国也不过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广谋亚洲宏愿设想更显得虚幻冒进,令人唏嘘。

从传统和现实来说,中国人最讲究风水。都城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决定着政权的兴衰命数,必须便捷、稳定、安全,除了需要考虑地理位置,还必须将水陆交通、人文经济、自然灾害、资源丰富、攻守防卫、便捷程度等诸多因素考虑进去。

历史中的几大古都之所以几经定废,都受到多方考量和实践的锤炼。相比之下,伊犁显然优势不足。

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称霸亚洲!这是为何

孙中山与章太炎

周折商讨放弃大洲梦,搁置伊犁意属武昌

定都兹事体大,孙中山与章太炎先生进行了详细商讨,《訄书》记录了他们的讨论过程。

章太炎认为交通、资源和当时的时局最为攸关,所选城市既要便捷、稳定、繁荣,也要考虑民众基础,选择革命氛围浓厚的地区,便于壮大革命队伍。以此为依据,他们考虑了几个城市。

地势偏北、各股势力涌动的北京被排除掉之后,他们第一个想到了上海。上海自古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港口众多,国外势力来往非常便捷频繁,但由于沿海,上海对外防御能力极差,因此也被排除掉了。

之后他们又讨论了武昌,武昌地处我国十八省中心,交通便捷、资源丰富,而且有辛亥革命根据地的优良基础,是当时一个非常切实的选择。

唯一不足是难以辐射新疆、西藏、内蒙古和东三省等边缘地区,是典型的短期、小视野选择,对于孙中山的伟大设想来说略显不足。

关于伊犁他们也做了讨论。伊犁位于新疆境内,设为政治中心可以解决我国的千年政治难题——西域之患。此外,伊犁有战略纵深,不易受到来自海上的攻击,而且地域平坦广袤,便于开发,对内通路便可直抵沿海各繁荣城市,对外有边境山脉为屏障,便于向西攻守调度,信息、物资等向四周辐射十分便捷,合纵连横不受阻碍。

若有图谋亚洲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伊犁确实是个不错选择。但伊犁无论离当时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都太远了,在交通不便、不确定因素过多的时期到底被放弃了。

考虑过实际情况后,孙中山属意定都武昌,但这次讨论也并未决定历史。十年后,风云几经变换,国民政府最终定在了不再讨论之列的南京,不能不说时局弄人。

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称霸亚洲!这是为何

历史中的伊犁,曾做过西部的政治中心,优质的贸易城市

伊犁在1763年时得名惠远,是清政府在西部设下的政治军事中心。伊犁河北建有大规模城池,城市繁荣稳定,商号、道观遍布,经济发达,各地商人如织,被称为“小北京”。

伊犁的霍尔果斯是隋唐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距伊犁城只有百余公里,有着非常便捷的路上交通,是西域边境的通商地,至今依然非常繁荣。

资料记载:伊犁荒芜,遍地胡杨、桐树、灌木、垂柳,常有貙虎和狐狸之类的野兽触摸,靠骡马、牛羊运送物资,草丛中不时藏着强盗,但多出售卖上好骏马、貂裘致富的商人,只要在南侧设下铁道,运输不受阻碍,不到十年时间,城市街巷都会发展得非常像样。

这些无疑都是伊犁被孙中山看中的原因,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也说过:革命中心应设在内陆中心武汉,可一呼百应;想建国,都城应设于西安以辐射全国;想做亚洲中心,都城应设伊犁。

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百个都城设想,种种时局因素所致,“广谋亚洲”的设想最终成了昙花一现的虚幻之念,定都伊犁的设想也被埋在历史的黄沙之下。

伊犁是一片静默的土地,旁观着光阴流转,时事变迁。中国曾出过有称霸亚洲野心的伟人,但未与伊犁纠缠碰撞出大洲梦的火花,我们也终守着一方土地过得繁荣。

历史如镜,照碎所有虚幻之梦,照出血写的现实。每个人都是历史的组成与见证者,站在历史的节点上眺望过去、展望来日时总难免豪迈畅想、梦出万里,但即便心飞云霄,也应记得脚落大地。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