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个悲剧时代,泱泱中华,国威沦丧,一个个屈辱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言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晚清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在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笔下,晚清的中国人是这样的,
“瘦高,耸肩,像猫一样地不声不响,行踪诡秘,长着莎士比亚式的眉毛,撒旦的面孔,秃脑壳,细长眼,闪着绿光。他集所有东方人的阴谋诡计于一身,并且将它们运用发挥得炉火纯青,他可以调动一个富有的政府可以调动的一切资源,而又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晚清时期华人更是受尽了屈辱,可大家看过晚清时期的中国护照?如果大家看过《战狼2》这部电影,在电影结尾处有中国护照的特写镜头,护照背面有这样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我国护照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从古代的过关凭据符传、节、验、过所、文引等通行证件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史书《周礼·地官·掌节》记载:“凡通达天下者必须有节,以传辅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晨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该条约的第五条就有规定,“两国人民如持有准许往来的“路票”(拉丁文本和俄文本均称为“护照”)准其在两国境内往来贸易。”晚清时期,清政府为了解决华工被诱骗出国的问题,护照应运而生(当时称执照),“(护照)正面用中文写明持照者的姓名、年龄、原籍以及所擅长何种手艺、系何人之子等有关事项,并载明执照的号码。”
在护照背面,则是前往国家的语言注译,以方便过境时外国人员了解入境人员的信息。当时护照往往有这样一句话,“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查验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乍一看,这句话听起来非常霸气,很多人认为清政府告诉外国政府的,其实大家都错了,这句话是针对当时中国各级官员和群众的,也就说清政府把洋人高看一等。
很多网友弄清楚这句话的内涵后,彻底明白了晚清政府为何崩溃,真的是烂了到了骨子里,一点脸都不要了。举个例子,浙江瑞安博物馆收藏有一张宣统二年(1910年)的护照,这是清政府颁发给一名叫艾仕德的德国人。护照里的文字对沿途官员要求严格,但艾仕德也要遵从一些规则,“德国民人,欲往内地各处游历,须由领事官暨地方官发给盖印执照。随时饬交,随时呈验。”
参考资料:《晚清时期外人游历护照交涉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