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的外婆家在湖南湘乡县唐家圫(后改称棠佳阁),那可是主席少年时代的乐园。
在那儿,不但有疼爱他外祖父、外祖母和舅父等长辈,还有五位与他意气相投,友情甚笃的表兄。
可惜的是,其中的两位表兄文泮香、文南松分别在1949年11月、1951年2月病故了。
1951年5月,文涧泉、文运昌、文梅清三位表兄约定了时间到北京探望已经有大出息的“石伢子”。
不巧的是,临行,文梅清却病到了。
所以,只有文涧泉、文运昌到了北京。
主席没能见到文梅清表兄,有些失望。
文梅清比主席大6岁,一直在湘乡老家务农,不过也在大革命时参加过湘潭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为了躲避敌人迫害和生计所迫,曾四处流浪。
主席决定在这年国庆期间邀请他来北京看看,见见世面,叙叙旧。
除了邀请文梅清表兄,主席还在信中嘱咐表兄与自己的堂兄毛宇居,以及自己的发小张有成一起结伴同来。
主席在信中说,我想念你们,可来北京一游,但我工资有限,招待不起太多人,来三个就行了。
9月中旬,离国庆节还有半个月,主席生怕乡下人丢不开田里的活,又专门致电给在湖南工作的老同学周世钊,请他并托他邀表兄文梅清等人一起赴京参加国庆。
主席诚意拳拳。
这样,9月底,文梅清、毛宇居、张有成就如期出现在了主席跟前。
文涧泉、文运昌、文梅清、毛宇居都是和主席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受到邀请并不奇怪,张有成只是韶山冲的一个木匠,为何也在受邀之列呢?
原来,张有成是主席的儿时伙伴,年龄比主席略大一点,儿时,主席管他叫“张四哥”,时常和他一起放牛、砍柴、玩耍,两人结有很深厚的情谊。
主席见了张有成,异常激动,一把握着他的手说:“张四哥,一别20多年,想不到我们还是见了面。这要感谢你。那一次若不是你胆大沉着,掩护了我,我差点命都没了哩!”
主席说的救命之事发生在他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期间,当时,他遭到国民党枪兵追捕,匆忙之际,躲进了张有成家。
张有成住在韶山通往湘乡的山坳上。
枪兵尾随而来,冲入张有成家东翻西掀。
张有成一点也不慌乱,从容对答,巧妙地把枪兵应付过去了。
枪兵们一无所获,骂骂咧咧地走了。
张有成先让主席在家里吃饭,等天擦黑,到外面找来一顶轿子,让主席化装成郎中先生,乘轿子离开。
分手时,张有成恋恋不舍,倾其所有,给了主席提供了一些盘缠。
久别重逢,主席特地把岸英、李敏、李讷叫到跟前,让孩子们称呼张有成为“伯父”。
10月1日国庆节,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上午9时,张有成和毛宇居、文梅清三人被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领到天安门广场左侧第一观礼台参加庆祝活动。
国庆节后,主席还安排和张有成和毛宇居、文梅清三人去了天津参观。
在天津,亲眼看到了过去外国领事馆等洋建筑被人民政府收了回来,张有成他们无比高兴,一个劲地说:“石伢子他们干得真好。大清皇帝怕洋人,他们不怕, 人民大众的国家就是不一样啊!”
他们三人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
主席每抽得一点空,就去和他们拉家常,还专门和他们三人合照了一张照片留念。
离京前,主席都给他们送了礼物。
其中送给张有成的是一件呢子大衣、一双皮鞋、一口皮箱。
主席还握着张有成的手,惇惇嘱咐他:“每年要给我写几封信,不写别的事,就写家中事,村里事,高兴的事和恼火的事。”
张有成牢牢地记住了主席的话,回到家有事没事就给主席写信。
1952年夏,韶山一带因粮食歉收,出现粮缺猪贱等情况。乡政府为节约粮食,提出禁止酿酒。
韶山湘乡的农民原本都有用稻谷和大米酿酒的习惯,张有成自己家也酿。张有成每干木工活,都要呷上几小口。有了这几口酒,张有成就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干起活来格外有精神。
因为禁止酿酒了,没酒喝了,张有成浑身不得劲。
时间一长,就受不了了,他在给主席写的信里大口大口地吐槽乡政府颁发的这道禁令。
主席对这件事非常关心,在第一时间就给张有成回了信。信是这样写的:
有成兄:
前后来信都收到了,谢谢你。你于阴历五月初一给我的信很好,使我晓得乡间许多情形。粮亏猪贱,近月好些否?文家诸位给我的信均收到,便时请你告他们一声,并问他们好。乡里禁酒是因缺粮,秋收后可能开禁,你们也可以喝一点了。
此复,顺问
安好!
一九五二年七月七日
张有成向主席吐槽乡政府的禁酒令是一时冲动,信寄出后,他有些后悔,觉得主席每天都为国计民生操心,自己就为这么一件小事去打扰他,是真不好。
读了主席的回信,他又羞又愧,当读到“乡里禁酒是因缺粮,秋收后可能开禁,你们也可以喝一点了”这一句,又觉得无比舒畅,眼眶发热。
张有成不知道,其实,主席在给他回了信的第四天,因为牵挂此事,还给堂兄毛宇居写了一封信。
毛宇居除了是主席的堂兄,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主席的私塾老师。
主席在给堂兄兼老师的毛宇居的信中说:“接张有成兄的信,乡里粮缺猪贱,不知现在好些否?闲时望将乡情赐否?”
不久,乡间粮食增产,生猪有了发展,毛宇居把情况反映给了主席,主席才放下心来。
可惜的是,就在这年冬天,张有成患病去世了。
张有成在临终前,一再嘱咐亲属,不要把自己的事告诉主席,免得打扰到他的工作。
但到了1953年8月,亲属还是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主席。
主席非常伤感,在百忙中发来唁函:有成兄病逝,深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