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江姐唯一儿子: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结果一去不返,在美任终身教授

江姐唯一儿子: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结果一去不返,在美任终身教授

她,小说《红岩》“江姐”的原型;她,19岁加入中共,为革命奉献一生;她,28岁时丈夫遇害,在忍痛接替丈夫的工作。不幸的是,短短半年后她被俘虏,在重庆渣滓洞受尽了折磨,最终遇害时年仅29岁。

她就是“江姐”江竹筠。在重庆三峡市博物馆有一封尘封多年的江姐托孤遗书,很多人读后令人潸然泪下。这封托孤书信写于1949年8月26日,江姐在狱友的帮助下,将吃饭的筷子子偷偷藏起来,蘸着由烂棉絮灰与水调和在一起制成的墨水,写下了这封托孤书信。

江姐唯一儿子: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结果一去不返,在美任终身教授

在这封信中,江姐写道:“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孩子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江姐这封托孤书信是写给正伦表弟谭竹安,云儿则是指她和丈夫彭咏梧的唯一孩子彭云。

江姐牺牲时,彭云只有3岁。母亲的名气太大了,生活在母亲光环下的彭云,从小就受到了人们的格外关注,也因此受到国家重点培养。彭云也不负众望,1965年他以四川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从哈工程毕业后,彭云进入沈阳一家工厂工作。

江姐唯一儿子: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结果一去不返,在美任终身教授

1977年,国家开始恢复了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彭云工作之余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这是一个机遇,彭云的人生也因考取研究生发生了改变,导致他最终定居美国。在中科院计算所读完研究生后,他获得了第一批公派留学赴美的资格。

在美国留学期间,彭云分别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按理,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彭云应该回到国内工作,因为他母亲牺牲前对他抱之很大的期望。彭云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的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去了美国,最终成为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

江姐唯一儿子: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结果一去不返,在美任终身教授

在江姐的忌日,彭云偶尔也会回国给母亲扫墓。一次,有记者问彭云为何不回国工作?彭云给出了自己解释,“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当时感觉国内比较看重两头,一头是纯理论,一头是完全应用,美国学校里大部分是做中间段,比较适合我。”

彭云的理由是两个字,“老了”,彭云说:“总在想该不该回去。也曾经努力过,但想不好回国做什么,似乎找不到着力点。原来想做出大东西就回来,但还没等做出来就老了。”前面提到彭云是顶着母亲的巨大光环成长起来的,他无法忽视当年托孤书信里母亲的遗愿。

江姐唯一儿子: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结果一去不返,在美任终身教授

彭云认为自己有点遗憾,他认为母亲的遗愿自己没能完全实现。彭云原话是这样的,“我在做人方面应该说达到了母亲的要求,为人正派,做学问也很努力。但是要说为祖国作贡献确实没有太多了。大学毕业后在工厂和研究所工作还为国家做了一些事,去了美国就很少了。这样说来,母亲的遗愿我只做到了一半。”

参考资料:《江姐托孤书信》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