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对于古代文人来说,陶渊明的田园隐居生活一直是他们所向往,却很难企及的生活。红尘滚滚,又有多少人可以放弃社会名利,归隐于田园呢?

然而到了现代,却有一对北大学霸夫妇放弃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并选择隐居于深山之中。修一栋小屋,种几十亩薄田,养一样牲畜,过着绿色、环保、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前北大老师王青松,自2000年开始,他和同在北大教学的妻子辞去了公职,归隐于田园。直到2011年才出山。11年里,王青松夫妇一共花掉了350万元。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王青松,河南洛阳人,其家世代务农。高中毕业后,记忆力超群的他进入信阳地委机要局工作。全国恢复高考后,王青松决定报考北大,并选择了法律系。1983年,大学毕业的王青松又报考了北大的法律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后,王青松决定留校任教。

1985年,全国突然流行“气功健身”,王青松自幼学过武术,他以自己的学识结合古代气功养生以及中医理论内容,摇身一变,成为了“气功大师”。他所开办的培训班,一下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学徒,赚了好几百万元。而在那时,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在气功培训班上,王青松结识了一位名叫张梅的女学员。张梅比王青松小12岁,毕业于北外,在北大教英语。在培训班,王青松对张梅一见钟情,于是走到他身边,运用“内力”在她身上拍了一下。王青松如同“登徒子”一般的行为,却让张梅心里一暖,感到非常舒服。最终,王青松和张梅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1990年,“气功热”退烧,而王青松的气功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无奈之下,王青松报考了汤一介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每门都考了第一。但到了面试,却被汤一介先生断然拒绝。

无比懊恼的王青松,只好与妻子继续留在北大任教。1994年,王青松和张梅移居到张梅父亲的老家——北京、河北交界的山村,租了十几亩地种起了庄稼和蔬菜,后来又养了不少家禽和牲畜。由于两人还有教职,因此他们每天都要花5个钟头坐公交车,来回奔波很累。长此以往,王青松夫妇逐渐心生退意。

张梅在北大工作第五个年头,学校突然要求用电脑工作。而张梅平生最讨厌机器。一怒之下,张梅便辞职了。与讨厌机器的妻子相对,王青松最讨厌农药和化肥浇灌出的蔬菜,因此在2年后,他也辞职了。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于是夫妻俩决定,拿着自己数百万存款,回到深山、远离人群,读读古书,多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其后,两个前北大老师回到村庄,盖起了更有益于养生的青砖青瓦,躬耕于陇亩之中。

村民们见两个北大老师放着大好日子不过,偏要回村种地。因此村民纷纷交头接耳,怀疑这两人“是不是有神经病”。

因为受不了乡亲们的白眼,王青松夫妇决定移居到更深的山林中。于是,他们在大山更深处承包了2500亩荒山,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张梅父亲听闻此事后,气不打一处来。别人问起自己女儿和女婿,他总说:“他们出国了”。

为了营造自己的世外桃源,王青松雇佣农民工,建造了一个小水库,形成了一面平静的湖。在湖边,王青松又指挥农民工修了一间土胚房,湖光山色、鱼翔浅底,真是好不恬静。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然而几年后,夫妻俩还是觉得这里不够“幽静”,因此搬去了更远的深山。为此,他花了四五十万,动用了很多机器和人力,将更高处的两个山沟给填平,之后又铺上黄土,做成了梯田,打造出理想的绿色无污染环境。

在种地时,夫妻俩只吃自己种的蔬菜,这种蔬菜绝不打农药,施化肥。而在用水方面,夫妻俩只喝山泉水。久而久之,本来就有“洁癖”的夫妻俩养成更加重度的“洁癖病”。

特别在吃饭方面,王青松夫妇绝不会碰山外的食物,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食物都有“毒”,根本无法下咽。即使是下山办事,王青松也要自己带饭、带水、带被褥。但即使这样,回来后胸口还是要不舒服好几天。

有时候会有客人拜访夫妻俩,但无论来者跋涉多远,都不得参观他们的“城堡”。对此他曾说:

“外面的人吃的是粘过农药、化肥的粮食,身上有一股味儿,好几天才散尽,对我们污染很严重!”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即使北京城里的岳父、岳母来探望他们,也只能到离他们住室15米远的地方。一家人的生活用品,除了食盐从山外买,其他全部自产。洗涤不用洗衣服、肥皂,都是用草木灰;刷牙绝不用牙膏,用盐水。

在屋内,也不会置备太多张梅最厌恶机器,没有电视,更别提网络。到了晚上就点蜡烛,后来才用一种太阳能灯。在了解资讯方面,夫妻俩主要用收音机。

就这样,夫妻俩每天干着农活,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有时候,夫妻俩会雇佣一些山里的民工为他们干活,山外的人绝对不要,怕有污染。但是民工晚上绝不能住在他们房子附近,不准抽烟,吃过、用过的东西都要每天带出去。

35岁那年,张梅怀孕。但是早已习惯山中生活的她,死活不愿去医院,王青松只好自己接生。儿子7岁了,张梅就拿着语数外课本给孩子上课。夫妻俩注重国学教育,每天让儿子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经过十多年的深山老林生活,王青松完全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农民,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由于没有用肥皂、洗衣服,他的衣服永远都脏兮兮。看到他这样,一个早已成为富豪的同学号啕大哭,说他怎么混成这样。反过来,反而是王青松在安慰他。

从当年进山到2016年,他们花掉了350万元,这几乎是他们所有的积蓄。到了后来,张梅和王青松彻底和社会脱节,几乎没有了收入。而为了维持荒山的运转,每年至少要花20万~30万元。

在了解世上还有互联网后,王青松打算把无污染的农产品推销出去,按他自己计算市场价至少是同类蔬菜的十倍。与此同时,王青松准备写本书,据他说这是“诺贝尔奖级别”的。

如今为了孩子的教育,已经隐居山林11年的王青松夫妇决定走出山林。在他看来,回归社会是为了更加长期的隐居山林。或许只要三年,就又可以回到世外桃源了。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陶陶评:对于王青松夫妇的选择,我表示尊重,却并不认同。这让我想起奇葩说的一幕,一位获取了三个学位的清华博士,曾在节目上抱怨,自己不知该找什么工作。高晓松听后竟勃然大怒:“他说你是清华学生,还问什么找工作?清华北大是培养国之重器的地方,而不是什么找工作!”

对于矮大紧的看法,陶陶非常认同。作为北大老师,王青松、张梅完全可以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却反而因为自己一点儿洁癖,求田问舍、隐居深山、不问世事、坐吃山空。他们占据了最优质资源,却甘愿远离红尘,用逃避现实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内心。

我不是说做农民就不好,北大学生还有当屠户的呢。以王青松夫妇的学识和人脉,完全可以做成农产品企业家,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他们却满足于小农般的自给自足生活,自我封闭,自甘沉沦。在我看来,这样的生活并不足取。

不过好在孩子的出生改变了他们,希望他们不仅身体要走出深山,心灵也要走出。毕竟现在,还不是让人才隐居的时候。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