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义薄云天的范将军,是助朱德走向总司令帅位的关键人物,惨遭暗杀

朱德是我军总司令员,是开国十大元帅中的当仁不让的第一元帅。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代表了我军的百折不挠、不达胜利不罢休的军魂、军胆。

当年井冈山会师前夕,井冈山的部队听说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余部来了,人人兴奋,个个激动,全都穿戴起自己最好的衣服,以百倍的精神面貌开赴宁冈迎接。

萧克上将回忆了当时的心情,说,朱德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信,部队对朱德带点神秘式的信仰。

彭德怀元帅也坦承,在自己二十多年的烽烟岁月里,每当遇上了困难,脑中都会浮现朱总司令的形象。他说,总司令那温和、宽厚、稳重的神态,总会激励着自己义无反顾地奋然前行。

就连毛主席,在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看到朱总司令历经磨难,终于把红四方面军带回党的怀抱,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拍着老总的肩膀,称赞老总是:“意志坚如铁,度量大如海。”

义薄云天的范将军,是助朱德走向总司令帅位的关键人物,惨遭暗杀

一句话,朱德是当之无愧的“红军之父”!

但是,朱德的革命之路是无比曲折的。

甚至,他最初申请入党时,是遭到拒绝的。

朱老总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在1919年,他已经担任了滇军护国军旅长,并于1921年春参与了驱逐云南都督唐继尧的运动,担任了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

但在这期间,他受到了新思想的冲击,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不惜辞去军职,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

1922年6月,朱德拒绝了孙中山付以10万元大洋以组建新滇军的请求,在上海拜访了时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陈独秀,郑重地提出了入党的要求。

陈独秀却认为他是旧军阀,没有接纳。

入党无门,苦恼无比的朱德只好远赴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考察。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德国,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该年,朱德36岁,是共和国元帅中入党时年龄最大的。

因从事革命活动,在1925年7月,朱德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

朱德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先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军事,改年被调回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

1927年1月,又根据党的指示,转赴江西南昌,并于这年8月1日参加领导了举世震惊的“八一南昌起义”。

不过,在八一南昌起义初期,朱德的地位并不重要。

主要原因是他没有没有基本部队。

所以,在南昌起义中,朱德并非前委委员,他所担负的任务非常简单——即在南昌起义前夜,由他出面设宴邀请国民党部分团级以上军官喝酒打麻将,拖住这些人,以保证起义顺利进行。

陈毅后来回忆说,朱德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南昌起义之后,部队南下,在三河坝分兵: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主力南下潮汕作战;朱德率领部分兵力留守当地,阻击追兵。

三河坝的阻击任务完成了,但南下作战的主力却失败了,领导人都分散突围了。

朱德率领的这支孤军进退失据,该何去何从?

朱德前思后想,打算带领这支孤军转往湘南。

义薄云天的范将军,是助朱德走向总司令帅位的关键人物,惨遭暗杀

但是,连日行军,粮饷、弹药和人员都得不到补充,行至江西赣州天心圩,人困马乏,部队濒临崩溃。

朱德挺身而出,开了一个军人大会,暂时稳定了军心。

但部队到大庾后,已是时近初冬,天气开始转凉,队伍却还是短衣短裤,粮饷也基本用光,眼看还摆脱不了被解散的命运。

当时的林彪就建议大家分头行动,彼此穿上便衣,到上海或其他地方转搞地下工作。

如果找不到解决粮饷和被服这一重大问题,林彪的建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朱德和陈毅、王尔琢、蔡协民等人连日开会讨论,讨论来讨论去,计无所出,愁死了。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

义薄云天的范将军,是助朱德走向总司令帅位的关键人物,惨遭暗杀

朱德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顿觉绝处逢生,精神大振。

他对陈毅、王尔琢、蔡协民等人说:“我有办法了,我可以找我的朋友来帮忙,而且,这个忙他一定会帮!”

朱德说的这个人,姓范,名石生,是他当年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

遥想在云南讲武学堂的日子里,朱德与范石生、杨蓁志同道合,遂学刘、关、张三人焚香结义,发誓他年在疆场上互相援引,共同报效国家。

朱、范、杨三人中,范石生因为机缘巧合,发迹最快。

1911年,他参加了蔡锷领导的云南“重九”起义,推翻了清廷在云南的统治;数年之后,组织护国军出师讨袁,功成归来,被委任为师参谋长;而在驱逐唐继尧的战争中,又被孙中山命为北伐先遣司令之职。

当然,范石生最为高光的时刻是在1922年的广州保卫战中。

当时,叛变了革命的陈炯明猛攻广州,范石生率滇军驰援,一举击退了叛军。

孙中山在战后表扬说:“军中有一范,顽敌心胆战。”他亲自题写“功在国家”四个大字和军刀一柄相赠,后又亲授予他陆军上将,予以表彰功绩。

当时的滇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杨希闵只是个中将,孙中山却授予范石生上将军衔,足见其对范石生的重视。

而且,孙中山有生以来亲自授予上将军衔的唯有范石生一个,绝无仅有。

1927年这一年,范石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驻防在广东韶关和湖南汝城、资兴一带。

朱德想起了这个结义兄弟,迫不及待地给他写了一封长信。

范石生果然够义气,阅信后,二话不说,马上回信,诚邀朱德“枉驾汝城”,共商大计。

他在信中提到:“南昌一举,世人瞩目,弟诚感佩良深。”又说:“中原逐鹿,各方崛起,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事不宜迟,朱德兴冲冲地带领队伍投奔汝城。

义薄云天的范将军,是助朱德走向总司令帅位的关键人物,惨遭暗杀

为了保护和援助朱德,范石生把朱德的部队“整编”入自己麾下第四十七师中,番号为第一四○团。而让朱德化名王楷,任第十六军总参议、第四十七师副师长兼一四○团团长。

说是“整编”,其实,朱德的部队是完全独立的,可以择别处而居,可以随时离开,一切悉听尊便。

范石生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方便给朱德他们提供援助。

义薄云天的范将军,是助朱德走向总司令帅位的关键人物,惨遭暗杀

这不,“整编”完毕,他就给朱德他们发了两个月的薪饷,并且,军官每人加发20元、士兵每人加发5元,美其名曰:入伙费。

另外,每人发冬装一套及毯子,连背包带、绑腿、干粮带及洋镐、十字锹、行军锅、水桶等,每支枪配200发子弹,机枪配1000发。

这真是雪中送炭!

可惜的是,朱德等人在汝城休整才一个月,就遭到了范石生部教导团团长丁熙向蒋介石的告密。

蒋介石气得七窍生烟,电令广东省政府领导人转告范石生,要其立即将朱德部就地解决,并逮捕朱德。

范石生没办法留朱德了,他派人持密信通知朱德赶快撤离,并送去银元四挑,弹药八挑。

朱德于是率部从容撤出犁铺头北上,后来几经转折,队伍壮大到上万人,于1928年4月底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抗战时期在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工作的侯方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写有《朱德元帅的挚友范石生将军——孙中山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一书,他曾感慨万分地说:“朱毛会师时,朱德带去了一万多人,其中有参加过北伐的北伐军骨干,而毛主席领导的部队不到两千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所以,当时朱德的名字排在毛主席之前,叫朱毛红军。朱德也说了,没有范石生的帮助,就没有后来的湘南暴动和井冈山会师。那么,没有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就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可以说,范石生是助朱德走向总司令帅位的关键人物。

朱德他们走后,范石生称病前往广州休养。

随后,他的第十六军被缩编为第八路军第五师,不久又被改编为51师,他本人任师长兼襄樊警备司令,被蒋介石调往川、鄂交界围剿贺龙、周逸群率领的红军。

范石生虚以委蛇,只是草草走过场,没有与红军接触,匆匆收工交差了。

对于内战,范石生心生厌倦,于1932年提请辞职,回云南悬壶济世,普救众生去了。

这里插一句,范石生的伯父原本是云南名医,他自幼就跟随伯父习医,身怀回春之术,但为了拯救国家危局,才弃医从戎,考入了云南讲武学堂。

在厌倦了风云之后,范石生重操旧业,解救民间病患之苦。

在庐山,他曾治好了宋子文、宋美龄乃至宋庆龄的风湿病。

这宋氏三兄妹财大气粗,曾想送给他一架飞机以便出门。

范石生以养不起飞行员为由,婉言谢绝。

范石生解甲回到昆明时,霍乱病在昆明流行肆虐,不少人得急症死去。

范石生对症配药,很快研制出自制土方,就地取材,价格低廉,活人无数。

可惜的是,1939年3月,范石生在出诊途中,被人刺杀,血溅当场,终年52岁。

义薄云天的范将军,是助朱德走向总司令帅位的关键人物,惨遭暗杀

范石生的死讯传出,成千上万人拥往蒲草田范宅祭悼,挽联祭幛千余幅。

一个名为王召德的人,曾是范石生的勤务兵,他后来自发为范石生守灵,直到91岁去世。

行刺范石生的人,是和朱德、范石生共同效仿“桃园三结义”的结义兄弟的杨蓁的两个儿子杨维骞、杨维骧。

杨蓁曾在范石生军任总指挥,因为性情严苛,于1926年6月被发起哗变的士兵打死。

杨维骞、杨维骧兄弟认为范石生是幕后指使者,把这笔账记在了范石生头上,乱枪将手无寸铁的范石生击毙于昆明街头。

朱德当时在抗日前线,闻此噩耗,悲呼说:“范石生和杨蓁都是我的结义兄弟,杨蓁耿直而欠委婉,做事操之过急,遭致惨死,与范石生无关。范石生义薄云天,决不是卖友求荣的人。否则,他早取我项上人头向蒋介石领赏了。”

所以,很多人猜测,杨维骞、杨维骧行刺,其实是受了蒋介石的指使。

实际上,杨维骞、杨维骧行刺之后,也没受到什么重大的惩治,只是象征性地关押了一段时间就释放了。

结合邓演达、杨杏佛、史量才、杨永泰等人均死于蒋介石暗杀的情形来看,人们的怀疑,不无道理。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