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参谋长之谜

本文摘自:《纵横》杂志2008年第6期 作者:朱晓明 蔡朋岑

抗战初期,谁曾担任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的参谋长一职,说法不一。一部分支持陈漫远,一部分支持卢绍武。对于一个八路军较高级别作战单位的参谋长,在距离该部编成后长达70年还说不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笔者经过深入研究考证,认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第一任参谋长是陈漫远,第二任参谋长是韩振纪,卢绍武并没有担任过三四四旅参谋长一职。

谁是首任参谋长?

1 陈漫远:

(1)《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第703页:“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于25日发布红军正式改编为第八路军及主要官长任职的命令,命令规定:……以第十五军团为基础编成第三四四旅,由徐海东任旅长,陈漫远任参谋长。”

(2)《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第292页和第378页:“旅长徐海东、副旅长(10月改称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

(3)《中国红军人物志》第506页陈漫远条目:“1936年4月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司令员……”

(4)《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1990年2月版本第213页:“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到任时改为旅政治委员),参谋长陈漫远(后为韩振纪)。”

(5)《历届中共中央委员人名词典》(1921—1987)第234页陈漫远条目:“抗日战争时期,陈漫远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军委二局代局长,晋绥军区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2 卢绍武:

(1)《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1990年9月二版第278、279、281、282、375页:“第三四四旅参谋长卢绍武。”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大辞典》第25页第三四四旅条目:“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

(3)《山西通志第36卷军事志》第52页:“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

(4)《陕西省志·军事志》第195页:“第三四四旅由红十五军团改编,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副旅长,卢绍武任参谋长。”

(5)《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八路军表册》中八路军团以上干部名册第131页,“卢绍武,广西省武鸣县,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参谋长,第二纵队参谋长。”第207页:“陈漫远,广西省蒙山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兼四支队政治委员,第一二〇师副参谋长兼晋绥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

从以上的书籍对比上看,基本上都是权威资料,但记载却大相径庭,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笔者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抽丝去茧,辨析真相。

第一,从八路军三四四旅发展沿革至今的部队军史看: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六五三二一部队是我军一支英勇善战、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集团军,其前身是1935年9月在陕西延川永坪由经过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和战斗在陕甘边的红二十六军、陕北红二十七军合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1937年8月该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此后相继改编为八路军第二、第四、第五纵队,新四军第三师,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20世纪80年代整编为陆军集团军。作为领率机关的集团军军部,从1935年红十五军团军团部编成一脉传承至今,薪火相传70余年,没有间断。该集团军曾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编写过两次战史,1987年部队第三次重修军史,1989年打印军史征求意见稿,交给曾在集团军战斗工作过的各位老首长审阅,反复讨论后又出过二稿、三稿,甚至有的历史时期出过第五稿,可见该集团军对这部军史是非常重视的。一直到1994年才最终定稿送审,并于1995年5月出版了正式军史。

在1989年版本的军史初稿中,关于抗战部分里,“三四四旅参谋长卢绍武(后陈漫远、韩振纪)”,但在下面叙述各团领导时,又出现“六八八团参谋长卢绍武”。这里显然很矛盾,卢绍武既是旅参谋长,又是团参谋长。在1992年2月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集团军军史》(之二)(征求意见稿二稿)第25页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1937.8.20—1940.2.5)最后一行记载:“参谋长陈漫远、韩振纪”。第28页第一行“六八八团参谋长卢绍武。”看来该集团军当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进行了纠正。1995年5月正式出版的集团军军史第5页,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时,“三四四旅参谋长陈漫远……六八八团参谋长卢绍武”。

第二,从八路军三四四旅老同志回忆文章看:

原军委炮兵政治委员张池明将军(时任三四四旅司令部作战科长)的回忆文章《从红二十五军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军史资料》1988年第2期)在叙述到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时,“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徐海东为旅长,黄克诚先为副旅长(未到职),后为政治委员,陈漫远为参谋长(后为韩振纪)”。

原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吴信泉将军(时任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训处副主任)在回忆文章《新四军三师十旅和独立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刊登在2001年2月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编辑出版的《新四军第三师》)中,也提到“红十五军团改编为三四四旅——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副旅长、陈漫远任参谋长”。

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王德贵将军(时任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的回忆文章《小绵河在诉说》(刊登在沈阳军区白山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的《驰骋中原》)中,讲到1938年1月下旬三四四旅进行的温塘战斗:“陈锦秀把目光从地图上移开,问道:‘你们什么意见?’政委刘震、参谋长卢绍武、作战参谋冯志湘都把目光集中在地图上。卢绍武先说:‘敌人不肯上钩,我们需重新调整部署,把口张得再大一些,给敌人造成错觉,使其放松警惕,钻进口袋。”’这篇文章明确了在1938年初以前,卢绍武只是八路军三四四旅六八八团的参谋长。

还有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叶建民将军(时任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司令部三参谋,即通信参谋)的回忆录《百战情思》,其第117页记述了关于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三四四旅后的干部任职情况‘“改编后的三四四旅,旅长是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到职时改为旅政治委员),参谋长陈漫远。下辖第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田守尧,参谋长蓝国清,政治处主任崔田民;第六八八团,团长陈锦秀,副团长韩先楚,参谋长卢绍武,政治处主任刘震。”第125页关于温塘伏击战的回忆中:“我们团(注: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指挥所设在一个高地上的丛林内。从黎明开始,我和一参谋(注:作战参谋)冯志湘就轮流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当侦察小分队报告敌人已经进入我们的伏击圈后,陈锦秀团长又用望远镜观察了一阵,对参谋长卢绍武说:‘照计划干,可以打了!’卢参谋长对着有线送话器大喊:‘各营注意,命令各连出击!’命令一下,大道两旁我军各种武器全部开火了。”

以上回忆文章相互对应,陈漫远和卢绍武在三四四旅编成之时的任职比较清晰一致,即使在其他的三四四旅老战士回忆文章中也未提到过卢绍武任过三四四旅参谋长一职。我们知道,真正的历史实况有时在各类回忆文章里更能反映出当时活生生的景象,特别是亲历者的回忆要比官方的史料更准确,更形象,更有说服力,因为这些亲历者已经把历史作为自己生命价值的一部分了。

第三,从改编前陈漫远和卢绍武在红十五军团的职务看:

经查,在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前,红十五军团下辖红七十三、七十五、七十八师,陈漫远任红七十三师政治委员,而卢绍武则任红七十五师参谋长,从职务上看,陈漫远要高出卢绍武。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所有将领都要降职使用,有的还不是一两级。改编的编制对应基本是:红军方面军一八路军师,红军军团(军)——八路军旅,红军师——八路军团,红军团——八路军营。陈漫远是红军师政委,应对应八路军团政委(改编之初是以副团长行政委之职责)。红十五军团改为八路军第三四四旅,下属红七十三师缩编为三四四旅六八七团,红七十五师缩编为三四四旅六八八团,红七十八师缩编为两个营,分别编入六八七团和六八八团为第二营。改编时红十五军团参谋长陈奇涵调出,所以八路军三四四旅参谋长由红十五军团下属师级主官中升调一名任职也属正常。但是,如果要是把一名师参谋长提到三四四旅参谋长的位置上,则显超常规。如与卢绍武同级别的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参谋长蓝国清就任命为三四四旅六八七团参谋长。按照改编对应规律,卢绍武应任红七十五师缩编的八路军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参谋长。因此笔者推断,在八路军三四四旅,陈漫远的职务要比卢绍武高。

第四,从陈漫远逝世时的《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的新闻报道看

陈漫远于1986年11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中央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1986年12月7日的《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上均有“中顾委委员、原后勤学院院长陈漫远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的报道,里面在叙述其革命生平时写道”。“抗日战争时期,陈漫远同志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军委二局代理局长,晋绥军区参谋长等职。在此期间,他曾带领部队参加了有名的平型关战役;深入敌后,发展抗日武装,开辟和巩固抗日根据地。”这个遗体告别仪式规格很高,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或送了花圈,撰写革命生平是非常慎重严谨,并经过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审批的,其历次任职应该是准确可信的。

2007-2008年解放军出版社将继续出版由总政治部编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丛书,其中《陈漫远传》一文的内容,与《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的新闻报道一致。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人物篇第147页的陈漫远条目:“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参谋长,参加平型关战斗。”(该书中没有卢绍武条目)也都与上述史料一致。

第五,从陈漫远和卢绍武所在家乡的宣传、文史资料看:

我国各地素有对历史上出自本地的名人立传的传统,也是地方编志修史的一项重要内容。陈漫远和卢绍武是广西老乡,前者是梧州蒙山人,后者是南宁武鸣人,同为共和国的开国勋臣,广西党政军机关都十分重视,予以立传,引以为豪。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对曾任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和广西军区第一政委的陈漫远同志的史料非常重视,自治区党委为研究广西党政历史,批准了编写出版“陈漫远文集和传记”的研究课题。历经数年的努力,在2005年8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辑的《漫漫修——陈漫远史料专辑》一书。该书收集了大量的珍藏史料和革命前辈的回忆文稿,其中第3页至第5页是陈漫远的生平。在生平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陈漫远同志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军委二局代理局长,晋绥军区参谋长等职。在此期间,他曾带领部队参加了有名的平型关战役;深入敌后,发展抗日武装,开辟和巩固抗日根据地。”该书第1153页至第1187页是《陈漫远传略》一文,对生平内容有更详细的论述。2008年将继续出版《陈漫远传》(暂定名)一书,内容也完全一致。

1991年出版的《武鸣文史资料》第五辑和2001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桂将军风云录》,里面都收录有卢绍武将军的传记,是目前能查到的公开出版的较详细介绍卢绍武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两篇传记差异不大,《武鸣文史资料》中写的是“从放牛娃到将军”,文章里虽然没有提到他在抗战初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职务,但在第29页上明确写道:“1938年初,卢绍武被调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担任参谋长兼教导营营长。”从这个时间上看,可以确定卢绍武不是三四四旅第一任参谋长,那是不是第二任呢,我们接着分析。

谁是第二任参谋长?

笔者查阅很多关于卢绍武将军的资料,发现其在抗战前期(1937年8月-1940年6月)的简历十分混乱,含混不清。如1992年5月由《星火燎原》编辑部汇集,解放军出版社第二次印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2)第189页卢绍武条目:“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纵队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四四旅司令部参谋、旅参谋长,冀鲁豫边区支队、纵队参谋长……”1993年7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发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大辞典》第951页卢绍武条目:“历任红十三团团长、三四四旅参谋长、冀鲁豫边区纵队参谋长……”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的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的“中华魂网站”上卢绍武的档案:“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至1939年6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参谋长、旅参谋长兼教导营营长。1939年3月任冀鲁豫支队参谋长。1940年2月至6月,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参谋长。同年4月至1941年5月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1941年6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边区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旅长、纵队参谋长。”

最后这个说法是最有问题的,完全不顾历史事实,仅举三点反驳:第一,任职时间前后冲突,既然1939年3月任冀鲁豫支队参谋长,怎么还能任旅参谋长兼教导营营长到1939年6月?第二,冀鲁豫支队在1940年4月编入八路军第二纵队后,改番号为新二旅。同年6月就和其他部队在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的带领下,南下支援新四军了。当时只留下了二旅的第四团在冀鲁豫,也就是说,在冀鲁豫军区,已经没有“新二旅”这个部队和番号,卢绍武又怎么可能在1941年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边区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旅长呢?第三,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自1940年4月成立,到1942年6月撤销八路军第二纵队番号只称冀鲁豫军区时,一直和八路军一二九师是并列关系,无上下隶属关系。

虽然介绍卢绍武的各种资料很混乱,但有一点是比较一致的,即卢绍武在1939年3月9日任冀鲁豫支队参谋长。原铁道兵政治委员崔田民将军在《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片断》(《军史资料》1984年第2期)中讲得很清楚:“决定于三月九日成立冀鲁豫支队,将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游击队,整编为五个大队,实行统一领导(第四、五大队仍归地方党领导)。杨得志(注:时任八路军三四四旅代旅长)兼任支队司令员,崔田民(注:时任八路军三四四旅政治部主任)兼任政治部主任,卢绍武任参谋长。”

以1939年3月卢绍武的任职为基准点,笔者分析一下卢绍武是否担任过八路军三四四旅第二任参谋长。

1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和八路军三四四旅发展沿革至今的部队军史看,两者都记载“参谋长陈漫远(后为韩振纪)”。中间并没有卢绍武的任职记载。

2从八路军三四四旅老同志回忆文章看,张池明将军的《从红二十五军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同样认为“陈漫远为参谋长(后为韩振纪)”。中间也没有卢绍武的任职记载。

王德贵将军的《小绵河在诉说》和叶健民将军的《百战情思》表明在1938年1月底三四四旅进行的温塘伏击战时,卢绍武仍旧是该旅六八八团参谋长。

2001年6月由张池明将军夫人刘平同志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张池明将军》一书,里面有张池明将军的自述文章。提到其在抗战初期是三四四旅司令部作战科长,1938年4月调任六八八团参谋长,显然是接替了卢绍武的职务。如果此时卢绍武由团参谋长升任旅参谋长,则属越两级提拔,不太符合抗战初期八路军干部任免原则。

曾任许昌第五步兵预备学校校长的喻和坦(三四四旅老战士)写过一篇《血战町店》的回忆文章,里面讲道:1938年6月29日午夜。山西省长治县西大营村……徐海东把电报递给政委黄克诚后俯视地图,黄克诚看完后又递给参谋长韩振纪。三人相继把目光投在桌面上的地图上。徐海东手里的红铅笔在“阳城”左上方的町店画了一个圆圈。黄克诚点头赞许。徐海东指示韩振纪:“通知部队立即出发,两日内务必赶到町店集结!”

原总后勤部管理局政治委员苏焕清(时任八路军三四四旅旅部副官主任)也有篇回忆文章《苏公泉》,里面提到1938年8月,三四四旅旅部进驻晋东南的平顺县黑虎村时,看到当地非常缺水,“这儿抗日政权刚刚建立,群众对我们缺乏了解,密切群众关系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头等大事。雨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我真担心可能因为水引起军民矛盾。第二天晚上,就去请示旅政委黄克诚同志,他和参谋长韩振纪同志住在村中心一座地主大院的瓦房里。”

《血战町店》和《苏公泉》均刊登在沈阳军区白山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的《驰骋中原》中,从两人回忆看,至少在1938年6月,韩振纪就已出任三四四旅参谋长。

3笔者也通过一些渠道向韩振纪将军的亲属求证,得到以下相关答复:“韩振纪于1938年春任延安中央党校军研室主任,后由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信给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谭政,任命为八路军第三四四旅参谋长(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1938年8月,三四四旅南下,活跃在豫北、冀南、冀鲁豫地区,粉碎日伪‘伪化’计划和多次大扫荡,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毙伤日伪1400余名,俘敌56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到1940年初,三四四旅发展为七个团。1940年初,八路军总部命令将晋豫和冀鲁豫边区部队统一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纵队司令员由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任,政委黄克诚,副司令员杨得志,韩振纪任参谋长。全纵队兵力为2.5万人。纵队统一指挥太行山南段、山西新军决死队及河北民军等部。”据闻,这个答复参考有总政治部档案之《韩振纪自传》(1954年)、军事科学院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解放军出版社之《将帅名录》总后勤部后勤杂志社主编韩纪民所著《韩振纪传》。

4原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吴信泉将军在《新四军三师十旅和独立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里面讲到1940年初八路军第二纵队组建时,纵队首长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杨得志任副司令员,韩振纪任参谋长,崔田民任主任,唐亮任副主任”。当时,八路军第二纵队在1940年2月组建并下达人事任命,以第三四四旅旅部组成纵队部。4月底,二纵从晋东南来到冀鲁豫边区,和冀鲁豫支队会合,仍称第二纵队并兼新组建的冀鲁豫军区。可见,随着八路军三四四旅旅部的升级,韩振纪在1940年2月由三四四旅参谋长升任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参谋长。

5 从众多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的组建资料来看,众口一词的是:1939年2月,八路军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领旅直工兵排、炮兵排及部分机关干部共百余人赶赴直南,3月9日在内黄与三四四旅独立团、特务团和中共直南特委领导的游击二支队会合,组成八路军冀鲁豫支队。少数资料会在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后写上三四四旅供给部副部长刘炳华的名字,但没有任何一份资料上显示有“旅参谋长卢绍武”,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如果当时卢绍武为三四四旅参谋长,那么他的名字不仅显示在赴直南领导层里,而且还会排在政治部主任崔田民之前。笔者判断,卢绍武当时肯定在这一行中,但职务显然不是旅参谋长,而应是储备、培训干部的旅教导营营长。冀鲁豫支队是由三四四旅分出的又一旅级部队,八路军第二纵队到冀鲁豫边区时,该支队编入二纵,改番号为新编第二旅,许多资料也许就是把冀鲁豫支队和三四四旅混为一谈了。

由以上五条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938年6月至1940年2月,韩振纪为八路军第三四四旅参谋长,并且是第二任。卢绍武既不是三四四旅第一任参谋长,也不是第二任参谋长。

三四四旅参谋长任职真实情况

根据前述考证分析,笔者认为八路军三四四旅参谋长任职的真实情况是:

1937年8月-1937年11月,三四四旅参谋长为陈漫远。此间卢绍武任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参谋长。韩振纪为三四四旅六八七团副团长、政治委员,后回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继续任第一大队(军事)大队长。陈漫远和韩振纪均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卢绍武所在的六八八团因山洪阻路,未能进入作战地域,作为——五师预备队没有参加战斗。

1937年11月-1938年6月,三四四旅参谋长空缺。此间,晋察冀军区成立,陈漫远调离三四四旅,任该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卢绍武在1938年4月调三四四旅旅部任司令部参谋兼教导营营长。韩振纪在1938年3月抗大第三期学员毕业后,任中央党校军事教育研究室主任。

1938年6月-1940年2月,三四四旅参谋长为韩振纪。此间,卢绍武在1939年3月任八路军冀鲁豫支队参谋长。1940每年2月在三四四旅旅部升级为八路军第二纵队纵队部后,韩振纪任纵队参谋长。

八路军第二纵队成立后,从老三四四旅旅部抽调部分干部及从下辖的六八七团、六八九团抽调人员组成新的三四四旅机关和直属队,刘震任旅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沈启贤任参谋长,高农斧任政治部主任。新三四四旅以后发展为第四野战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是东北战场赫赫有名的“头等主力师”。

让人欣慰的是,在上述研究错误的声音大涨之时,一些编纂严谨的书籍自始至终坚持、宣传正确的史实。如由中央军委批准编撰,数次再版重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集团军军史》、《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人物篇、《新四军第三师》等书籍的相关章节,都是正确的史料。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