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武则天的童年:足迹踏遍小半个中国,5个城市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武则天出生之时,父亲武士彟原在长安京城担任工部尚书,后又转任判六尚书。因受朝廷重用,他常被征召至各处治理百姓,故全家人常常搬迁。

武则天跟着父亲的足迹,踏遍了小半个中国。这样的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培养了她过人的胆识。

搬迁扬州‍

武德八年(628),扬州都督郡王李孝恭,被诬告谋反。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对唐朝颇有战功,他曾破朱粲、灭萧铣,镇压辅公佑,是大唐功臣,声名远播。

李渊得知后相当恐慌,将李孝恭抓入狱中审查,同时改任襄邑王李神符为扬州大都督,武士彟为扬州都督府长史。于是,武则天跟着全家人搬到扬州。

扬州位处长江下游,气候温和,风景如画。但一直战火不熄,烽火连天,百姓不堪其苦。直至武德七年,扬州才归属于唐朝。

原本,李孝恭是扬州大都督,李靖是扬州都督府长史。后来,李靖奉命征讨突厥,战功卓越;而李孝恭留在扬州,却拥兵自重,每日饮酒作乐,置百姓于不顾。

武士彟到达扬州后,发现当地一片狼藉。他接管了府内的事务,首先镇压、招抚叛乱分子,抚之以诚、经之以略,最后终于稳定了形势。

之后,为了加强控制能力,武士彟把扬州州治从丹阳迁至江都,此后扬州治所便固定下来,终唐之世,不再迁移。他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促进了生产,也使得贸易繁荣起来,因此,扬州的老百姓普遍都很尊敬和支持武士彟。

武士彟任职期间,扬州城“歌谣载路”,呈现一派安乐祥和、经济繁荣的局面。然而,此时远离扬州的京师,却风云变色,皇朝内的争位愈演愈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改至豫州‍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上太子。为了巩固地位,他极力笼络诸臣,因此召回武士彟,授予四州诸军事、豫州都督之职。

于是,武则天又随父到豫州。不久,李世民登基,隔年改年号“贞观”,是为唐太宗。武则天也在豫州待了一年,长了一岁。

去利州‍

贞观元年,利州都督李孝常图谋叛乱,最后被杀。李孝常死后,其部下在利州蠢蠢欲动,很不安定。唐太宗期望武士彟可以收拾残局,遂任命他为利州都督。

利州地势险要,前接关表,后据剑门,是兵家必争之地。治所绵谷,山明水秀,隔嘉陵江与乌龙山遥遥相望,具巴蜀风景之趣,但与京师相隔甚远,地属偏僻。

贞观二年初,武士彟受命之后,带着家人,风尘仆仆地来到绵谷。他因地制宜、宽宏大量的政策,不久即见成效,绵谷境内渐安定。太宗相当欣赏其治理能力,下制褒奖,加封邑五百户,并赐珍宝以奖励。

武士彟在利州度过了四年,武则天在此山清水秀环境中成长,她相当喜欢利州,利州人因受武士彟恩泽,也相当敬爱武士彟一家人。后来,利州产生许多关于武则天的传说,也充分证明利州人对武氏家族的喜爱。

迁居荆州‍

贞观五年(631)五月,当时武则天八岁,武士彟改派任荆、峡、沣、朗、岳、果、松七州诸军事,荆州都督。第二年,武士彟全家又搬到荆州。

荆州乃长江重镇,位于长江中游。当地人多剽悍,很难治理。武士彟到任后,严惩贪官污吏,省刑约法,劝课农桑,传播礼法。

贞观六年旱灾,武士彟前往长沙寺,亲迎阿育王像,祈雨七日后,果然天降甘霖。类似举动不胜枚举,武士彟受到当地居民的拥戴,也取得了不少政绩。唐太宗欣喜之余,特下诏书褒奖。

武士彟为人诚恳,治官方法得宜,当时在政坛相当活跃。在唐时当地有许多关于武氏一家人的传说,宋朝周去非记载:

“所在神祠,无不以武为尊。”

后来荆州人对武则天的崇拜与敬爱,也和武士彟早年受到拥戴,有相当大的关系。

回到并州‍

贞观九年(635)五月,高宗李渊薨,武士彟在荆州哀伤成疾,泣血而亡。

十二月,武则天一家人,护送武士彟之灵柩,千里跋涉,回到并州故居。在并州大都督李积的监护下,埋葬了武士彟。

当时,武则天仅仅12岁,此后,武则天一家人过着孤儿寡母的悲戚生活。

贞观十一年(637),杨氏和武士彟前妻相里氏所生的两子不合。因其对武则天母女百般刁难,于是杨氏带着女儿返回长安,投靠亲戚。

当时,武则天已是一位亭亭玉立的14岁少女,也因此开启了入宫的契机。

武则天的童年经历特别,跟着父母一再搬迁,游遍了许多大都市。扬州的烟雨,豫州的山水,利州的奇景,荆州的船帆,并州的飞雁,都在她眼前飞跃,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难得的经历,也陶冶了武则天的性情,培养了她的胆识,对她的人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