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中国第一药典”《本草纲目》,为何李时珍去世才刊印?c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 ”药圣“是我国明代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去世后被封为“文林郎”,被后世尊称为“药圣”。著述颇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本草纲目》。

李时珍出生于医药世家,其父祖均为医生,李时珍自幼便沉浸于医学之中,但家人不希望他从医,而是要走科举正途,在这种情况下,李时珍开始学习并参与科举。不过在他的科举生涯中,在14岁中秀才后屡试不中,无奈之下只得跟随父亲开始行医。

在跟随父亲行医的过程中,李时珍进步神速,并在26岁时候开始自行行医。在行医的过程之中,李时珍发现了传统本草医书中的错误之处,并开始萌生编写新医书的想法。从嘉靖三十一年开始创作直到万历六年节稿,李时珍历时27年,三易其稿才将此书创作完成。

《本草纲目》创作完毕之后,李时珍便开始寻找书商将此书出版,他先在附近的黄州和武昌府寻找愿意出版此书的书商,但由于《本草纲目》篇幅过于浩大,并且专业性太强,受众较少,出版获利不高,所以迟迟没有书商愿意出版此书。次年,李时珍远赴南京寻求出版,但仍未有书商愿意出版《本草纲目》。

在这种情况下,李时珍开始寻求其他方法来出版此书,他先到太仓求见王世贞,乞求他为《本草纲目》作序,但王世贞并不愿为他作序,反而还写诗一首来讽刺李时珍。当时李时珍的名气还并不凸显,并且王世贞当时也正逢师丧,也有猜测说王世贞之所以如此对待李时珍,是因为李时珍对道教的一些观念不符合王世贞的观念。且不论其原因为何,李时珍此时并没有获得王世贞的书序,并且李时珍也还在到处寻找书商来出版《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创作完毕之后,李时珍便开始寻找书商将此书出版,他先在附近的黄州和武昌府寻找愿意出版此书的书商,但由于《本草纲目》篇幅过于浩大,并且专业性太强,受众较少,出版获利不高,所以迟迟没有书商愿意出版此书。次年,李时珍远赴南京寻求出版,但仍未有书商愿意出版《本草纲目》。

在这种情况下,李时珍开始寻求其他方法来出版此书,他先到太仓求见王世贞,乞求他为《本草纲目》作序,但王世贞并不愿为他作序,反而还写诗一首来讽刺李时珍。当时李时珍的名气还并不凸显,并且王世贞当时也正逢师丧,也有猜测说王世贞之所以如此对待李时珍,是因为李时珍对道教的一些观念不符合王世贞的观念。且不论其原因为何,李时珍此时并没有获得王世贞的书序,并且李时珍也还在到处寻找书商来出版《本草纲目》。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