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李云龙独立团实力强,8个营武装上万人,真实建制是多少人?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抗日的场景,看到这里,民众们也会变得非常激动。其中《亮剑》就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抗日影视剧,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仅是李云龙一个独立团,军中人数就超过万人,这难免有些不可思议。那么在抗战时期,这种情况真的会存在吗?

为了抵御日军,军队人数自然是越多越好。因此当时我国军队并没有遵循原有的编制框架,而是大力发动民间力量。这种情况下,许多没有正式番号的部队产生,虽然这些部队的规模不一,但都可以看作是属于李云龙“独立团”的力量。不过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并不能用于对正规军史的研究,那么一般正常情况下,一个团会有多少人呢?

团是由若干个营(或连)及战斗、勤务保障分队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师(或旅),为基本战术部队,一般在师(或旅)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划分。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起,就编有团一级组织,一般一个团配有三个营,一个标准团人数1500人。一个师包括五到六个团,人数为一万左右。

当时李云龙称自己有八个营,其实是说自己拥有三个主力营,加上外带扩编来的各种地方武装与升级队伍,合计能指挥的兵马就达到了八个营。毕竟一般情况下,独立团发展到八个营的可能并不存在。若是真的发展到八个营,也一定会遭到拆分,如果非要让李云龙带领如此大军,将其提拔无疑是更为明智的决定。

解放战争期间,师以下的作战单位都需要遵守“三三制”基本编组原则,团自然应当如此。当然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若是有任务需要,也可根据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在队伍扩编期间,团这一级单位就是最为灵活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扩充后的团,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基本都将会参差不齐。因此李云龙的独立团加上各地的小队伍能达到上万人,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不过在1942年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出现了。在这之后,为了精简部队,我国直接将团一级分为了甲、乙、丙三等。其中甲种团为标准的三三制,一般为2000至3000人;乙种团为2营6连制,一般在1500至2000人;丙种团则为4连或5连制,通常会少于1500人。而且甲种团和丙种团相对较多,乙种团居少。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