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天启驾崩,崇祯登基,魏忠贤为他自己“选择”了最终的“掘墓人”

明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年仅23岁的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随即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任君主,明思宗崇祯皇帝。

天启皇帝之所以要选择“兄终弟及”的方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朱由检,而不是按照“父死子继”的传统让自己的皇子继承皇位,原因还是在于朱由校本身诞育的皇子数量就非常的少,并且在他去世后的时候,这些皇子也都无一健在,于是乎他只能安排弟弟朱由检来做自己的继任者。

当然,天启皇帝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无后而终”的凄凉“窘境”,全都是拜他最为宠信的“权阉”魏忠贤所赐。只不过令魏忠贤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来反而是弄巧成拙,因为他也就此为自己“选择”了最终的“掘墓人”。

魏忠贤与客氏祸乱后宫,致使天启皇帝无后而终。

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通过一系列极为令人所不齿而又极度残忍的手段,开始逐步走向明朝权力的中心。他一面网罗党羽、结党营私,大力发展自身的政治势力,控制整个朝局,一面又大肆排除异己,并将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在内的一大批为人刚正的能臣干吏被迫害致死。此时的魏忠贤可谓是一手遮天,权倾朝野,整个朝堂也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大明王朝也在政局的混乱与动荡中,愈发的风雨飘摇。

然而,魏忠贤对此仍不满足,为了达到他长久控制天启皇帝,甚至操控后世之君的目的,他与他的“对食”、被天启皇帝封为“奉圣夫人”的客氏一起,将“魔爪”伸向了天启皇帝的后宫之中。

首先遭到魏忠贤和客氏迫害的就是天启皇帝的皇后了。

天启元年(1621年),天启皇帝举行选秀,张嫣从5000多名秀女中脱颖而出,被天启皇帝选中并被册封为皇后,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代贤后——张皇后。

张皇后容貌美艳、天资聪慧,深得天启皇帝的宠爱,这本就让魏忠贤和客氏非常的嫉妒与不满,再加上张皇后对于这二人极度厌恶,尤其是对客氏,张皇后更是经常加以训斥,甚至还加以惩治,使得双方的矛盾就此不断激化。

尽管魏忠贤和客氏对于张皇后恨之入骨,并且不断找机会挑拨天启皇帝与张皇后之间的关系,可毕竟张皇后身居后宫之主的位置,再加上天启皇帝对其是极度宠爱,不仅没有因为魏忠贤和客氏的挑唆而对其疏远,反而与其恩爱依旧,这就使得张皇后在后宫之中的地位愈发的稳固,一时间难以撼动。

眼看迫害张皇后不成,魏忠贤与客氏便“盯”上了张皇后那尚未出生的孩子,他们认为如果是张皇后所生的皇子将来继承了皇位,那么他们必然是会遭遇灭顶之灾,甚至说是将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魏忠贤和客氏选择了“先下手为强”,他们借着张皇后“腰痛”进行护理按摩的机会,秘密安排人用“阴谋”致使张皇后早产,如此一来,不仅让天启皇帝本应拥有的嫡长子,即怀冲太子朱慈燃就此离世,更使得张皇后在此之后彻底无法再度生育,真可谓是残忍至极。

可这却是魏忠贤和客氏最想看到的一幕,因为他们终于除去了自己心中的大患。

然而,魏忠贤和客氏对此仍不满足,他们要的是彻底控制天启皇帝的后宫,而天启的皇子们也就这样接二连三的遭遇到了不测。次子朱慈焴、三子朱慈炅先后“离奇”早殇,查无对证,直至多年之后崇祯皇帝清算魏忠贤的时候,客氏才将事情的真相说出,整个过程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就在魏忠贤和客氏接二连三的残害天启皇子的同时,这二人对于天启皇帝的其他后妃们,也在不断地制造“白色恐怖”,强迫其听命于自己,稍有不从便加以迫害,这其中结局最为凄惨的就是张裕妃了。

天启三年(1623年),由于张裕妃容貌出众,被天启皇帝临幸,并就此怀孕,同时也得到了天启皇帝的册封。可是这位张裕妃性情刚烈,对于魏忠贤和客氏也是极为不满,甚至有过数次对客氏的不敬与正面冲突,这便引得了这二人极度怨恨。

于是,魏忠贤和客氏开始在宫中大肆散播谣言,称张裕妃是“假怀孕”,使得天启皇帝开始疏远张裕妃。而在这之后,魏忠贤和客氏又继续谣称张裕妃是妩媚风骚、品行不端,所怀子嗣也并非是“龙种”,同时还极力唆使天启皇帝对其施以严惩。就这样,身怀六甲的张玉飞被打入到了“别宫”之中。

客氏,魏忠贤和客氏依旧没有打算放过张裕妃,这二人不仅在张裕妃临产的时候不准人前去接生,更是撤走了所有的宫女和太监,还命人将其断水断粮,任由其自生自灭。就这样,张裕妃在痛苦哀嚎了十四天后凄惨去世,她腹中的皇子也随即离开了人世。

魏忠贤与客氏如此丧心病狂的举动,可谓是引发了天怒人怨,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崇祯继位,魏忠贤最后的“阴谋”破产。

天启七年(1627年),天启皇帝由于意外落水受到了惊吓,加上他本来的体质就非常的弱,使得他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生命垂危。

其实,这样的状况也是令魏忠贤所始料未及的。

在此之前,魏忠贤之所以要丧心病狂的残害天启的皇子和后妃,一方面是因为天启年轻,如果这个时候皇子存活,在长大成人之后,魏忠贤必然将无法再像控制天启皇帝这样控制新君,从而失去现有的权势和地位,所以他更希望看到的幼主登基,这样他就可以继续擅权专政、保持朝局;而另一方面,魏忠贤也是担心诞育皇子后,后妃及其背后的外戚家族势力会崛起,对其现有地位形成冲击。这些都是魏忠贤所不希望看到的。

然而,魏忠贤的想法还是落空了,正是由于他和客氏的祸乱宫闱,致使此时的天启皇帝没有皇子健在,而按照明朝的制度,天启皇帝如果是“无后而终”,那么就是由天启皇帝的弟弟,信王朱由检来继承皇位,可这却又是魏忠贤所不愿意看到的。

信王朱由检平时深居简出,颇为“神秘”,魏忠贤与他鲜有交集,或者说是完全不了解。况且,此时的朱由检基本成年,心智也已经成熟,魏忠贤完全不能再像控制天启皇帝那样控制他。

于是,魏忠贤选择了“狗急跳墙”,决定做最后的一搏。

魏忠贤一面在民间大肆搜寻待产的孕妇,一面极力游说天启皇帝和张皇后,希望他们能够“配合”着对外谎称此为“龙种”,以阻止朱由检继位。

当然,这样的举动遭到了张皇后的严厉斥责和极力反对。

其实,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张皇后对于魏忠贤和客氏是愈发的痛恨,她甚至还在天启皇帝面前借用《赵高传》来暗讽魏忠贤的累累罪行。于是,当得知魏忠贤准备实施如此“欺天蔑祖”的行径的时候,张皇后当然是坚决不从,与此同时,他还对天启皇帝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谏,最终也令天启皇帝下定了决心,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朱由检。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二日,天启皇帝召见了信王朱由检,并做出了传位安排,十天之后的八月二十二日,天启皇帝就此去世。

直到这个时候,魏忠贤还想要用秘不发丧的方式来阻止朱由检登基,可张皇后却选择了先发制人,她联合“靖难之役”的首功之臣张玉之后、英国公张维贤,共同迎请朱由检入宫,并完成了登基大典,朱由检也就此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明朝的最后的一任帝王。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魏忠贤及其“阉党”成员进行彻底的清算,魏忠贤也就此迎来了自己的末日,他不仅最终尸骨无存,就连头颅也被悬挂了河间府的城楼之上。

对于祸乱天启皇帝后宫,残害天启后妃和皇子的魏忠贤来说,他这样做本想着的是继续保有绝对的权势和地位,甚至在天启去世后,也能通过“操控幼主”的方式来把持朝局,从而能够继续擅权专政。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天启皇帝的突然离世,让他如此的计划和安排就此落空,于是在最后的“豪赌”破产后,只能眼看着崇祯皇帝继承皇位,自己却对此已然是无能为力,而这个时候等待他的只能是清算与覆亡。

可以说,正是魏忠贤将崇祯“推”到了皇位之上,与此同时,魏忠贤这也是在为自己“选择”好了最后的“掘墓人”,真可谓是罪有应得。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