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秦昭襄王的团队配置有多高?文有丞相范睢,武有战神白起

虽说嬴驷,张仪加司马错的组合与嬴政,李斯加王翦的组合也都是非常厉害,但我还是比较看好嬴稷,范雎,白起这三人,他们实在是太强了。

嬴稷即秦昭襄王,他的那个时代是战国最为混乱的时代。此时的秦国虽然已经从西方崛起,但形势并不乐观。首先秦国自身弊病颇多,比如秦孝公与秦惠文王两代人所积攒下来的家底,在秦武王嬴荡去世之后的那场内乱中,几乎被消耗殆尽。而在秦昭襄王继位之后,秦宣太后与穰侯魏冉、华阳君等外戚亲族,把持朝政。

其次,东方六国群雄并起,贤王辈出,比如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吞并越国,一统南方的楚国;临海而立,国富兵强的齐国。秦国虽强,但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

最后,天下大势愈发的趋近于统一,形势更加危险,稍有不慎,便有亡国之危。随着魏国霸主地位的陨落,战国群雄们愈发的意识到,所谓会盟诸侯,称霸中原这种名头上的荣誉,远没有扩张土地和人口来的实际。所以,之前的诸侯攻伐,大都还是延续春秋时代君子之战的模式。主要是分出胜负,地盘和人口倒是其次。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灭国战,既分输赢,也分生死,地盘成为了必要的战利品。

所以我们看到,赵国灭了中山国、楚国灭了越国、齐国灭了宋国……总之,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扩张。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嬴稷在范雎和白起二人的辅佐下,成功突出重围。接连击败各大强国,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秦始皇一统六国是奋六世之余烈,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那么秦昭襄王嬴稷就是将秦始皇托得最高的那一位。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对外战果堪称显赫,周边的三晋和楚国,几乎被秦国打成了半残。楚人被打得“东徙而不敢西向”,韩、魏两国则是“至今称东藩”,至于曾经一度与秦国争霸的赵国,直接被打落一档,导致“其国虚弱”。

正是因为秦昭襄王时代,秦国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鲸吞蚕食各国地盘和人口,削弱六国实力,秦国才能确立对六国的绝对优势,秦始皇才能够只用十年时间,便一统天下。

而秦昭襄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团队是分不开的。在嬴稷的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此二人皆是当世之人杰,一个运筹帷幄,天下大势了然于胸;一个排兵布阵,攻城略地未尝一败。

首先范睢作为秦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其不仅帮秦昭襄王从宣太后与穰侯魏冉等权贵手中夺回了国政大权,还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国策,由此开启了秦国向东扩张的霸业。秦国能成为战国最后的赢家,自身实力强大是一方面,正确的战略方针也是一方面。

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使得秦国在面对东方六国时,变得游刃有余。当时范睢把东方六国分为三类,其中韩魏两国是必须要打的,因为他们就在家门口,而且国力稍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赵国和楚国则是看菜下饭,谁强就打谁,赵国强大就联合楚国,楚国强大就联合赵国。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实力都比较强,不宜同时树敌,另一方面则是秦国与这两个国家关系紧密,有着联盟的机会。比如秦国和赵国,祖上都是一家人;秦国和楚国,则是世代姻亲。至于齐国和燕国,那便是尽可能的拉拢,毕竟隔得太远了,双方没有直接的利益摩擦。

这样的一种策略,基本上可以让秦国不用独力面对六国的压力。毕竟秦国再强,也无法以一敌六。是故,李斯称赞范睢,帮助秦国成就了帝业。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当然,范睢对于秦国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还主持修建了褒斜道,接通巴蜀与关中腹地,使得巴蜀地区的粮草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关中。同时秦军也可以更加方便的开赴巴蜀,并由蜀地而下,威胁楚国。而长平之战中,也是他在背后游说,帮助赵括接替廉颇。

如果说范睢是秦昭襄王麾下的谋主,那么白起便是秦昭襄王手上最为锋利的长矛了。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可谓是功勋卓著,生涯经历大小七十余站,未尝一败。最为关键的是,白起打了许多国运之战,无一例外,都是秦国取胜。

例如,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南征楚国,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人被迫向东迁徙;长平之战,全歼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彻底奠定秦国的霸主地位。自此以后,天下再无一国能与秦国独立相抗。

当然,除了白起和范睢以外,秦国的强大离不开秦昭襄王嬴稷这个领路人。作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嬴稷不仅仅是寿命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嬴稷是一个心机深沉,战略眼光长远的政治家。相比于同时代的六国诸侯们,他更有魄力,也更有远见。从一开始,嬴稷都是朝着统一六国这样一个目标在努力,他不着眼于身边的一国之恩怨,而是天下之归属。他的目的从来不是掠夺多少城池土地,而是弱化六国伺机统一。

所以我们看到,他可以欣然接受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并且坚持执行下去。其在位期间,率领秦国大量抢夺六国土地和人口资源、杀伤其有生力量,不断拉开秦国与山东六国的国力差距,并最终奠定了战国晚期一超多强的天下大势。

长平之战,表面上看是范睢和白起的表演,他们两一个换来了赵括,一个击败了赵括。但这背后,却离不开嬴稷的努力。在白起断绝赵军粮道之后,嬴稷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不仅将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征调,甚至还自己亲赴河内督战。此时嬴稷已经年过六十,真真正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在当时其实是一个比较冒险的决定,万一输了,秦国将会陷入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但是嬴稷胆识过人,敢于打这一仗。正是因为嬴稷的支持,才能保证白起成功围困赵括四十多万大军长达四十六天,最终迫使赵军投降。

嬴稷还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从来不拘小节。对于人才更是不论出身,唯才是举。只要对他有价值他就一定会用,而且是高官厚禄地重用,当然了,一旦这些人对他失去了价值,甚至变成了阻碍,那么他就会毫不留情地把他们踢开。范睢、白起,皆是如此。

不过,在他们被一脚踢开之前,其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所以并不影响这个团队在创业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总而言之,秦昭襄王时期的君臣团队,堪称秦国史上第一天团。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外加一个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双双在线的嬴稷,几乎就是无解。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