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字永叔,北宋吉州吉水县明德乡沙溪村人士。古代的吉州吉水县明德乡沙溪村,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沙溪镇。欧阳修一辈子虽然只到过两次江西老家,但是有浓重的乡土情结。
欧阳修祖籍江西吉安,生于四川绵阳,长于湖北随州,薨于安徽阜阳,葬在河南新郑。欧阳修在《醉翁亭记》的署名“庐陵欧阳修也”,奠定了江西吉安欧阳修故里的地位。
欧阳修乡土情结的体现,还有“八请洪州”的典故。欧阳修一生,曾经八次向皇帝上书,申请担任洪州太守的职务,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偿所愿。北宋的洪州,就是今天的南昌市。南昌城的名字,在汉朝就有了。
按照礼制,官员不能在家乡当官。欧阳修是吉安人,自然不能到吉安当官。欧阳修想到南昌当官,一是因为南昌离吉安近,便于祭扫父母坟墓。二是因为南昌是江西的中心,欧阳修想到南昌当官,也有衣锦还乡的意思。
汉高祖时期,就在赣江边修建南昌城,并且设置了豫章郡。豫章管辖十八县,辖区跟今天江西省差不多。豫章郡治所设在南昌县,从那以后南昌城就成为江西的核心区域。欧阳修身为江西人,在不能到吉安当官的情况下,到南昌当太守也算是衣锦还乡。
欧阳修八次申请到南昌当官的事情,发生在公元1058年到公元1060年之间。欧阳修在《与王懿敏公仲仪》一文中表露心迹:“唐书已了,只候写了进本,遂南昌之请。”
当时的欧阳修,刚刚完成《新唐书》的编撰工作。又在嘉佑三年,公元1057年,当了科举主考官。嘉佑三年的科举,被史学界公认为“千年科举第一榜”。这届科举录取的苏轼、苏辙、曾巩等进士,是中国科举史上含金量最高一届的进士,没有之一。
欧阳修在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向皇帝上表,请求担任南昌太守。皇帝毫不犹豫,一而再,再而三,拒绝欧阳修的请求。原因很简单,就是皇帝准备重用欧阳修,不打算让欧阳修屈就南昌太守之位。
在欧阳修第一次申请担任南昌太守的时候,皇帝就下诏,加封欧阳修为翰林学士、龙图阁大学士,开封知府。开封府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欧阳修担任开封府知府,肯定是比当南昌太守更受重用。
欧阳修当开封知府,有个有趣的典故。欧阳修之前的一任开封知府是包青天,包青天以铁面无私著称。欧阳修走的是以理服人的路线,治理开封的效果,跟包拯一样好。
用《宋史.欧阳修》的话说,就是:“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
欧阳修治理开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依然不忘故土,数次申请担任南昌太守。皇帝毫不犹豫,拒绝了欧阳修的申请。皇帝先后加封欧阳修为群牧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群牧使主管全国马政,地位远在南昌太守之上。枢密院主管全国兵马,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参知政事是宰相之一,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皇帝给欧阳修的职位,全部比南昌太守高了不止一个级别。欧阳修虽然没能回到故乡当南昌太守,但是在朝廷给故乡增光添彩。这件事情,不是憾事,而是喜事。
顺便说一下:“我家先祖王炳文,跟欧阳修、包拯同场赶考。王炳文金榜题名,考取进士功名,并且担任过南昌太守。王炳文与欧阳修有同考、同乡、同僚之情,欧阳修在公元1055年,为我永丰王氏族谱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