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大刀王五营救谭嗣同失败后,到哪里去了,结局与谭嗣一样壮烈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为变法献身,时年33岁。

谭嗣同虽是一介书生,却有“剑胆琴心”之誉,这自然很对京中豪侠大刀王五的胃口。一个维新派爱武艺,一个武术家支持维新,二人志同道合,亲如兄弟,虽然王五长谭嗣同21岁。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出自中国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因其拜在双刀李凤岗门下,排行第五,人称王五。又因其刀法纯熟,德义高尚,世人尊其为“大刀王五”。

师门和镖门是大刀王五的两大重要人生历程。早年学艺,多年走镖,后在北京开办了自己的源顺镖局。大刀王五武艺高强,诚信经营,走南闯北,颇有名望。

王五三岁丧父,自幼家贫,和母亲相依为命,历经世间艰难。在常年走镖生涯中,对朝廷腐败、社会黑暗、国家贫弱及民众疾苦,又有切肤之痛,自然在其心中种下了爱国救国、反抗侵略的种子。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人激愤。御史安维峻上书力陈求和赔款割地的危害,要求严惩李鸿章等败战误国之人,结果反而遭贬,谪戍边关。

大刀王五出于公义,主动担负起安维峻的安保工作,将其一路护送到戍边之地,一时传为美谈。

大刀王五是一个武术家,对政治并不熟悉,但他明白国家需要变化才能强大,对维新派持支持态度。谭嗣同进京后,其衣食住行和安保工作都由王五负责,二人又时常谈论武艺与天下大势,感情日笃,情同兄弟。

随着维新变法的推进,帝党和后党之间的争斗日趋激烈。“围园杀后”计划破产及袁世凯的两面三刀,使得戊戌变法很快失败,光绪帝被囚。谭嗣同不顾生命安危,四处奔波营救光绪帝均未成功。

同时,慈禧太后下令抓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纷纷逃走,众人劝谭嗣同赶快离京,被谭嗣同拒绝。谭嗣同被捕下狱后,大刀王五又联络各路京中豪侠,打通关节,买通狱吏,准备营救。同样被谭嗣同拒绝,他决心做变法之“中国流血第一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是大刀王五营救失败,而是谭嗣同已然抱定了必死之决心,愿以生命来警示国人。

营救未必一定成功,但大刀王五有机会去尝试,谭嗣同却主动放弃了这个求生的机会。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六人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死后,王五十分悲愤,曾多次组织暗杀清廷官员,但均未果。随后两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大刀王五的余生也紧紧地与这两件事情牵扯在一起。

中国近代社会的深重灾难,一代代人努力拼搏。1895年,甲午之战的失败,宣告着洋务派的彻底破产,戊戌变法又让改良派的努力化为泡影。

此时,救亡图存的接力棒,交到了广大群众手上,这就是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结果我们已然知道,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而后,资产阶级扛起了救亡图存的大旗,辛亥革命的成功,终于将中国引向了另一个方向和轨道。

义和团源起于各种民间秘密结社及练拳组织,作为武林同道的大刀王五,自然也牵扯其中,与义和团并肩作战。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将义和团抛弃后,1900年,清廷逮捕王五,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北京前门,时年56岁。此时距其好兄弟谭嗣同就义,不过两年时间。

大刀王五死后,清政府将其头颅悬于城门示众,令王五家人无法将其安葬。这时,另一大侠霍元甲挺身而出,趁夜将王五头颅带回,终使大刀王五得以入土为安。

霍元甲生于1868年,小王五24岁,二人与黄飞鸿、燕子李三、郭云深、董海川、杨露禅、张禄堂、刘心五、王子平并称为“晚清十大高手”。

大刀王五死后,源顺镖局也土崩瓦解。有人在拆建房屋时,将象征王五崇高江湖地位的“德容感化”和“义意解骖”两块大匾做成了床板,镖局门前那方树立源顺镖局杏黄大旗的空地,解放前时也已被公厕占去了大半。据说王五的兵器,那把重达百斤的青龙偃月刀也在1958年大跃进时被投进了炼钢炉!

如今,大刀王五除了响当当的名头和无尽的传说,已然一无所剩。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