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古代乱世时许多能人总爱辅佐别人,为什么自己不当带头人?

首先能人异士是指在某方面能力强的 比如说萧何擅长处理政务,后勤但如果让他领兵打战 他肯定不如当时的名将,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老大的。其次当带头人 不光是有能力就可以的 你需要氏族豪门的支持 你需要更多的能人异士相助才行,所以带头人更多的是需要人格魅力来吸引他人来投资你。

这发面也恰恰是99%的人缺少的,更多有才华的人都是孤高自傲的 很难与他人相处导致他们无法去得到更多人的相助。比如说 刘备能为了诸葛亮三顾茅庐 那诸葛亮会为了某个人像刘备一样三顾茅庐相邀吗?所以有能力的人只能通过带头人的势力来实施自己的能力。而很难自己成为带头人。

带头人不仅要文武全才,还要拥有实力和势力,人财物都要齐备,懂得文韬武略,识人善任,不仅要决胜千里,更要料敌于先。广听众人之见,制定最佳策略和方案。懂得进退自如,攻守兼备。而谋士只需尽言献策即可,不需具备太多。一个好的谋士,往往出奇策制强敌,以文胜武。危机时刻扭转乾坤。所以,一个好的带头人,必然组建自己的智囊团。这个智囊团的强弱,直接系系到整个团队的兴亡。三国之中曹操之所以能胜出就是兼备了上述条件,超越了蜀吴。最终完成统一霸业,成为一代枭雄。

以三国为例,带头人不是那么好当的。要做好带头人,要有下面几个基本条件。

1、有声望

乱世时,能否做到“一声令下,八方来投”不好说,怎么也得让人才听过你的名字,这样才能投奔过来。

2、有地盘

有自己的一个安全的后方大本营,供应粮草,安置人才。

3、有军队

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自己的嫡系军队,一个山贼过来就被灭了肯定不行。

除了这三项,其他还有诸如武力值、内政值、能否礼贤下士、能否听取意见等等其他条件。能在战乱前就拥有三项基本条件或者其中一项基本条件的,才可以做带头人,拥有的条件越多,做好带头人的几率越大。

另外,乱世当中谋士往往只具有一定的声望,凭声望无法做到整个家族或者个人的生命安全,而谋士另一个特点就是在选择下注的时候深思熟虑,在有条件的情况想尽量选择明哲保身。

1、袁绍:四世三公之家(有声望,大家都听过袁家很牛),占据河北(有稳定的兵员、粮草来源),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有自己嫡系军队)。

2、曹操: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曹操年轻的时候又得到南阳的许劭的评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声望)

后来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开始掌握军队)

再后来曹操出任兖州牧,击败青州黄巾军,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当时的谋士早期纷纷投奔袁绍,就是因为袁绍在当时看来已经是霸主级人物,人力、地盘、财富、军队都首屈一指,投奔袁绍表面上看起来是最安全、最有前途的。

曹操后期战胜袁绍后,才得以笼络到原先袁氏家族的文成武将,成就霸业。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