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公孙瓒麾下三名上将,刘备曹操各得一个,剩下的那个才是最厉害的

古人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过去每个成功的诸侯背后,都离不开杰出人才的辅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找到这些才俊,并且各尽其用呢?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显然是识人的明珠,两者在早期的阵营比拼当中,都不具备优势,却能够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大量手下,让其在之后的战场上大放异彩,比如刘备时期的黄忠和魏延,麾下的张辽,都是这样的例子。

至于公孙瓒方面,同样也有三名上将,刘备曹操各得一个,剩下的那个才是最厉害的,不妨让我们来好好看看。

和演义中有所不同的是,早期的公孙瓒实力并不弱,甚至可以说是汉末群雄当中最强大的几个,甚至要高于占据冀州的袁绍。

出生于贵族的他,原本是东北涿郡的一名小官吏,却因为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时的勇敢凶猛而震慑边疆,从而北培养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并且获得了总督北方四个州郡的总督权。

《后汉书》记载,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之后更是发展成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遗憾的是,公孙瓒多年征战,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猛志益盛”,导致人心向背,最终在和袁绍的争斗中落入下风,从而走向了灭亡之路,不得不让人叹息,其部署被袁绍吞并,部将,流入四方。

最出名的,莫过于五虎将之一赵云,公元前191年,赵云受到常山郡推举,从而带着当地吏兵投奔公孙瓒,此时不少人投向了势力更大的袁绍,因此公孙瓒也感到奇怪,赵云却回答说:“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忽为袁公私明将军也。”在他看来,公孙瓒显然是仁政的代表。

但公孙瓒后期的所作所为,显然是和赵云有所违背的,这也导致他的内心,逐渐偏向了同在公孙瓒麾下做事的刘备,在此之后,赵云跟随刘备屡立战功,被认为是一名能够兼顾大全的儒将,成为了三国时期接近完美的代表。

田豫,是公孙瓒麾下的守东州县令,等到他加入公孙瓒军的时候,其势力在和袁绍斗争时,已经逐渐步入了下风,不少人纷纷叛变逃走,然而守城的田豫面对投降同仁的劝降,却义正词严的回答道:“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成为了一时佳话,遗憾的是,田豫最终没能阻止公孙瓒的失败,等到后者在袁绍逼迫下,自焚于高楼,田豫转而投奔了曹操。

田豫在小说中的存在感并不高,他并没有参加太多关于三国的战事,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在边陲的重要性,作为曹魏的主力大将,田豫长期镇守曹魏的北疆,先后出征乌桓,斩杀骨进,打破蛮王轲比能,而到了234年,孙权攻打合肥,却也在田豫的计谋下受挫。

一直到公元252年,田豫去世,已经是官至匈奴中郎将,兼任并州刺史,成为胡人当中闻风丧胆的对象,享年81岁,同样也是乱世少见的长寿者。

不过剩下的这一位,也是最厉害的,这正是公孙瓒的心腹,冀州刺史严纲,早在年轻时期,严纲就已经作为公孙瓒的副手,跟随其南征北战,更是成为了白马骑兵的骑兵长,之后又被封为冀州刺史,足以见证其在公孙瓒心目中的地位和能力。

然而遗憾的是,严纲的死,多少有些冤枉,公元191年,公孙瓒和袁绍军队交战于界桥,袁绍部将麴义悄悄将弓弩手埋伏在一侧,没想到公孙瓒欺负对方兵少,随即命令严纲等骑兵全力出击,进行追赶,因为狭小的地形,公孙瓒部队拥挤不断,又被敌方弓弩所阻挠,结果袁绍军队仅仅以不到一千人的武装,就击溃了公孙瓒共计3万人的部队,“界桥之战”也作为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被载入史册,而开阔疆土的严纲,也不幸地被乱箭射死,如果他没有去世,或许能够有着更大的作为,说不定后期的公孙瓒,也不会如此孤立无援。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