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两军实力兵力相差7倍,10万北伐军是如何击败70万北洋军?

想必大家对北伐战争都有一定的了解,它是历史上罕见的由南向北进攻取得成功的战役。回想中国历史上只出现了两次由南向北的战役,一是明朝进攻元朝,另一次是北伐。据说北伐的军队人数极少还不足10万,而北洋军当时人数达到了70多万,人数之差高达7倍,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历史已成事实,当我们回想起时不禁有许多感慨,也许有人会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想法。但即使时光倒流,历史重现,应该发生的事情仍然会发生,因为机会和必然充满了历史。

难道北伐战役的胜利就是命中注定的吗?以少胜多是许多人喜欢的篇章,因为战争的胜利说明谋略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局势。但仔细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其中的关键,北伐军10万人对战70万人北洋军队,其中关键原因之一是国民政府最初的战略“打吴佩孚,联系孙传芳,不理张作霖”。而在北伐开始之时,张作霖已经是北洋军阀中的最强势力。

可当时的张作霖还有借北伐军攻打吴佩孚的想法,对战争还保持着观望态度。同时孙传芳也保持了中立,还提出了“保护领土和人民”的口号。两人的中立给北伐军很大的机会,而吴佩孚在北方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在湖北的兵力不足10万,正好被各个击破。

战略计划是消灭吴佩孚所属部队,并和孙传芳进行谈判,待战争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来进攻孙传芳。而张作霖是最具有威胁,手下拥有兵力40多万,实力十分可怕,所以被安排成最后的目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严谨的作战计划是战争成功的一半,北伐军已完成,而战争胜利的另一半就是国共合作。如果仅靠国民党是很难完成这一历史壮举的。其中还有许多共产党也参加了北伐,像我们熟悉周恩来、李富春、朱克靖、毛泽东、聂荣臻、邓中夏等。不仅仅是共产党,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也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初是两湖地区发动了工人运动,到后来四处兴起的工人运动。北伐的成功是存在着群众的力量,百姓一呼百应,成功概率也大大提高。

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者的指导思想,《临时宪法》是孙中山成立国民政府以来的法律旗帜,他不断完善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是拯救中国的重要途径。他也非常重视军事,在1917年、1922年和1924年,孙中山还进行了护法战争,可见他对军事的重视程度。北伐时他就利用一个军阀去推翻另一个军阀,这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军阀要维持自己的体制,几经失败后,了解到军权的重要性和联手盟友进攻,从而实现了他长期以来的北伐理想。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