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的那些著名谋士中,究竟谁能摘下第一谋士的桂冠,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不过,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诸葛亮。这主要也是因为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蜀系人物的笔墨太多,把刘备一方当成了正面典型。实际上,在三国时期的众多谋士中,有许多人的才能都不亚于诸葛亮,例如贾诩、荀彧等人。
如果按照大众的看法,诸葛亮肯定是三国第一谋士,毕竟诸葛亮是三国谋士中最出名的一个,而且在民间传说中也已经逐渐神话了。在普通人眼中,被神话的诸葛亮坐上三国第一谋士的宝座是轻而易举。不过,在很多熟读三国历史的人眼中,除了诸葛亮之外,郭嘉似乎是一个更好的人选。以至于在网上甚至流传着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段子,这个段子最早出在哪里已经不太清楚了。从这个段子中明显可以看出,好像诸葛亮是因为惧怕郭嘉才推迟出山的。
如果结合诸葛亮出山的时机来看,这句话似乎还真有那么些意思。毕竟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出山的时机并不是很好。甚至连水镜先生都说他是“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意思就是诸葛亮跟刘备算是跟对人了,但是出山的时间太晚了,天下的大势已定,这样一来就注定诸葛亮难成大业。果不其然,在诸葛亮有生之年的数次北伐中,始终都没有取得成功。
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说,似乎不可能在出山时机上做出错误的选择。那么,诸葛亮真的是因为惧怕郭嘉才不敢出山的吗?事实上,这可能是大家对诸葛亮的误解。以诸葛亮的胸襟气度来说,是不可能因为惧怕某人而推迟自己出山时间的。诸葛亮之所以没有早早出山,是因为始终没有遇到值得自己跟随的人。
在三国时期的那些谋士中,看似诸葛亮一骑绝尘力压所有谋士,实际上也并不是这样。三国时期的那些谋士,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诸葛亮虽然智谋过人,但是也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天下无敌了。从谋略上来说,论战略眼光诸葛亮就远远不如郭嘉、法正等人。而且诸葛亮自己本人,也一向知道这个是自己的弱点,所以在跟随刘备之后,战略上一直是法正在拿主意,例如刘备要讨伐吴国的时候,诸葛亮就不知道如何劝住刘备,只好发出“若法孝直在,必能止住主上东行”的感叹。直到法正去世之后,诸葛亮才不得不扛起西蜀头号谋士的大旗。
那么,郭嘉战略眼光比诸葛亮厉害,就一定能够胜出诸葛亮一头了吗?前面说到三国谋士都是各有所长,虽然诸葛亮在大局上可能稍微不如郭嘉,但是在治理天下方面却当之无愧的是三国第一。以西蜀一偶之地,能够先后多次出兵北伐,足以看出诸葛亮对西蜀的治理到了何种程度。同样的,也正是因为缺乏战略眼光,累次北伐耗尽了西蜀实力,导致西蜀成了三国中第一个倒下的势力。
诸葛亮数次北伐,均没能取得成果,这说明诸葛亮在统军作战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从这一点上来说,周瑜、司马懿等人又要远远强于诸葛亮了。正是因为三国谋士互有强弱,每个人都又擅长的领域,所以很难评价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所以,诸葛亮也不可能因为某一点比不上郭嘉,就惧怕到不敢出山的地步,因为诸葛亮同样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之所以迟迟不肯出山,是因为一直没能遇到像刘备这样宽厚、仁义之人。当然,刘备的仁义到底如何,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