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4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革命先烈李大钊英勇就义纪念日。为庆祝建党百年,深切缅怀李大钊烈士,北京市档案馆于4月26日举办李大钊革命活动学术论坛。
论坛由北京市档案馆副馆长李立军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侯且岸,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晶芳,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杨琥,北京市档案馆研究馆员赵力华作主旨发言,其他与会嘉宾和李大钊烈士亲友代表作研讨发言。
论坛现场,李大钊生前友人李时的后代李蒲阳、李欣向北京市档案馆现场捐赠了当年入殓、安葬李大钊时的报刊资料、天津觉悟社邓颖超等人的合影、李时照片、李时创办的“君中书社”出版的原版国学图书,以及拍摄于1920年前后的北京城360度全景照片等档案资料。
侯且岸的发言题目是《李大钊的建党思考与实践》。针对在中共历史研究中,对党创立时期主要创始人的建党思路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的情况,侯且岸坚持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认识论原则,从新政党观、建党思路、革命实践、精神遗产四部分,集中探讨李大钊对建党理论的思考和实践过程,分析如何继承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发言强调,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并未完全依循苏俄模式建党,他们从中国北方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政治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思路,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国民革命方略,努力实现自主建党。
刘晶芳作题目为《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发言,主要内容包括:坚定信仰和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锻造建党的思想武器;推动工人阶级由自在到自为转变,奠定建党的阶级基础;与陈独秀密切合作,南陈北李携手建党。
杨琥在发言中介绍了新编《李大钊年谱》和年谱中有关李大钊革命活动的新资料。新编《李大钊年谱》广搜博采,资料详实,是目前史料最详实的李大钊年谱。为查找详实史料,作者先后查阅了70余种报刊,50种档案资料,36种日记、书信和文集,60种纪念集、回忆录。全书“谱主事略”部分中近40%的史料是作者从报刊、档案中新挖掘出来的,主要包括:以往不为人知的李大钊佚文、演讲、书信等数篇;苏甲荣、钱玄同、鲁迅、周作人、杨昌济、顾颉刚等人的日记和胡适、陈独秀、梁漱溟、黄炎培等李大钊朋友的书信及回忆;李大钊动员冯玉祥五原誓师、联络阎锡山等人支持北伐的秘密电报等内容。
赵力华发言的题目是《档案见证李大钊在北京的革命活动》,系统介绍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李大钊档案,重点展示记载李大钊在北京革命活动的部分馆藏珍贵档案。
李大钊生前友人李时的后代李蒲阳、李欣向北京市档案馆现场捐赠的“民国初年热气球下的 360度北京”巨型照片长4.6米,拍摄于1920年前后,是目前发现的北京城最早的 360 度全景照片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史和研究价值;由李时编著、君中书社出版的原版书籍主要聚焦于国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