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3年,赵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情,而这件事情的起因便是因为一块价值不菲的宝贝——“和氏璧”。赵惠文王持有这块珍宝,甚是喜欢,只是不巧着这个消息被秦昭王听到了,于是便派人给这赵惠文王送信,并且在信中表示,自己愿意用15座城池来跟赵国换这块和氏璧!
不得不说,这秦昭王的口气确实是大,为了一块小小的和氏璧,竟然愿意拱手相让15座城池,乍一听,这也确实是一件诱惑极大的美事。不过,这赵惠文王跟手下的大将廉颇商量之后倒是冷静了不少。这秦昭王会有这般好心吗?倘若这秦昭王得到了这块宝贝却不愿意献出自己的城池,这又如何是好呢?
一时之间,赵惠文王陷入了为难。
随后在一众大臣的商量之下,便派遣着蔺相如前往秦国,代表着赵国前去回复。
在这之前,赵惠文王召见了蔺相如,并且向他询问到底是否该相信秦昭王的话?蔺相如自然是觉得不能相信的,随后便带着和氏璧前往了秦国。这秦昭王见到了和氏璧,可谓是相当欣喜,随后便叫来了自己的大臣们,还有自己的后宫嫔妃,一一观赏把玩这和氏璧,一点儿都不见他有愿意加15座城池让出来的态度。
这下,蔺相如便开始有些紧张了,心想着,这秦昭王可真是个老奸巨猾的东西,随后他便谎称这和氏璧上有一块儿污点,自己想要指给秦王看看。秦昭王一听,内心倒也有些稀奇,随后便让大家将和氏璧还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一把接过和氏璧,随后便捧着这和氏璧退了几步,直接靠在柱子上,高高举起和氏璧大声同这秦昭王理论,甚至以死相逼,“大王,如果您一定要逼迫我的话,那么我现在就跟这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这秦昭王自然是不敢自己毁了这宝贝的,最后,蔺相如也将这和氏璧完完整整的带回了赵国,从此便有了这“完璧归赵”的故事。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这完璧归赵的故事都是大为赞赏的,后人一直都赞叹于蔺相如的勇气可嘉,也对他的聪慧连连称赞。不过,司马光却不这么认为,他表示,这完璧归赵乃是一次失败的外交,蔺相如这般为自己的国君办事情,这实在是做的不对,哪有这样为自己的君主办事情的呢?
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曾夸赞蔺相如“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可见,这司马迁对于蔺相如是相当之敬佩的。不过我们这司马光倒是不这么认为,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表示:“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两个史学家,对于蔺相如的评价极为不同。
蔺相如在他人眼中是聪明的,可是在司马光这里却是意气用事。当时蔺相如这般做,表面上而言确实是保住了和氏璧,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而言,蔺相如的举动只是从侧面反映出了赵惠文王此时的懦弱以及胆怯罢了,由此也可见,赵国对于秦国是畏惧的,和氏璧是保全了,可这并没有什么好处,不过是让秦国加强了攻打赵国的底气罢了!
所以在后来,秦国对于赵国也丝毫没有忌惮。在这之后过了一年,公元前280年,在全国的大军攻伐之下,“秦王二十七年,白起复攻赵,取代郡光狼城”,赵国因此而灭亡。为此,司马观认为,这其中跟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其实也是有着莫大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