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很早算起,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很多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甚至有一些还被拍成了影视作品。尤其是那些野史中记载的,像是很多民间故事和传说。当然了,野史中记载的大多都是传说,不过也有一部分的传说可能是真实的,因此现在历史学家进行研究的时候一般会正史结合野史。然而正史就一定是真实的吗?
历史大都是胜利者描写的,就像是《明史》其实都是清朝人编撰的,那么为了美化侵略自然会将明朝写的一无是处。其实这一行为并非仅仅发生在清朝时候,更早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并且这个人巧妙布局的三千年,导致现在还有很多人受骗。《封神演义》的故事不少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各类影视作品也拍了不少,虽然可能对于一些人物有点模糊了,但是毫无疑问,商纣王是一个残暴不仁,沉迷酒色的昏君。
“酒池肉林”、“荒淫无道”、“暴殄天物”这些都是和商纣王有着密切关系的成语,可见历史记载中的商纣王确实不是一个好的皇帝。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就连商纣王这名字都是一个带有蔑视的称呼。纣王姓氏应该是“殷”或者“子”,而他的名字则是“受”。而他是帝乙的后代,按照当时称呼商纣王也可以被成为“帝辛”。《荀子》中记载的上帝辛是一个相貌俊美的人,而《殷本纪》中也将他描述成为一个资辩敏捷的人,更是“材力过人”。
然后《尚书》中对于帝辛的记载则完全变了一样,他开始成为一个荒淫无道的人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于帝辛的描述则和《尚书》中差不多。其实不管是《尚书》还是《史记》,它们记载的帝辛几乎源自于周朝的记载。而周朝是商朝后面的一个朝代,武王伐纣的故事深入人心。对于帝辛,周朝的描述自然是不好的。姬发则是第一个对帝辛展开批判的人,在他的描述中,帝辛不再是那个有智慧和美貌的帝王,而是一个宠幸妖妃,任用奸臣的昏君了。
其中,帝辛最饱受诟病的一点就是他听信妇人的言论,而这个妇人就是妲己了。其实妲己是否真实存在目前尚且存疑,至于帝辛听信妇人之言,这一点在商朝实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商朝时期还不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商朝时候还有母系氏族遗风,女性的地位本来就比较崇高。就连商朝最伟大的君王武丁都听取妻子妇好的建议,甚至妇好还是一个拥有国家军事大权的女将军。
其实,在帝辛继位时候,商王朝可以说已经是日暮西山的状况了。当时的商王朝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外患”主要是日益强大东夷不断的进犯中原地区,帝辛于是发起了对东夷的反击。“内忧”主要是帝辛的先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触及到了保守派和贵族的势力,因此在帝辛继位的时候,这些反对他的实力对帝辛的统治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帝辛依旧发展农业、开疆扩土,最大羡慕的强大了王权,提升了国力。但是即便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了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帝辛自然成为了一个“牺牲品”。很多人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他,这才渐渐的有了后世我们所了解的商纣王。
近代的一些考古和对于史料的研究整理之后,郭沫若提出,商朝除了武丁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英明的君主,这位君主就是帝辛。《诗经》中就有“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这样的句子。这些歌颂一位英明雄主,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商纣王——帝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