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是百年党史的历史见证,蕴含着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红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进入参观旺季,迎来打卡热。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史鉴今,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革命故事,都是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觉悟的真实写照,诠释了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价值追求,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通过到“红色地标”参观,无疑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可以学习历史中,提升文化素质,涵养自身的品格。但,打卡“红色地标”不能到此一游,要真正去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好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学不学、信不信、用不用,以及怎样学、怎样信、怎样用是学习行为的问题,决定着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对学习精髓感悟。打卡“红色地标”,不仅是因物因景,更因一份情感与文化的驱动力。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但也不可否认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景点选择上不是根据思想教育内容需要,而是舍近求远,或是为了所谓的收集“资料”,便于职工的一定“福利”报销,实际衍生为“公款旅游”的“擦边球”。可以想见,这样的“打卡”效果显而易见。
所谓学史力行,其核心在于善于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办实事、开新局,为民造福。诚然,如果打卡“红色地标”真能学到真实的党史知识,受到一次深刻的传统教育,不管谁花钱,着实是值得的。为此,在学习参观中既要有理论层面的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在挫折中奋起、在浴火中重生,不断在探索中辟新路开新局、在前进中铸辉煌再出发点滴,也要通过实践层面,精准解读,研究党史学习后我“怎么做”,追求实效,进而转化为奋进的动力,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激励拼搏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
进而言之,打卡“红色地标”最大价值体现在其文化内涵和教化功能上。需要高度重视到“红色地标”的教育、感化功能。感悟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参观学习中追求革命真理和人生价值,探寻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精神内核,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遗传密码”,不断夯实信仰共产主义的“红色基因”。将打卡“红色地标”作为撬动自己红色“支点”,使心灵得到洗礼,精神得以升华。而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也得努力丰富“红色地标”的文化内涵,让革命文物为人们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让“红色地标”这个香饽饽持久飘香。
打卡“红色地标”,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恰如“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一样,党史学习当是所有的党员干部终身学习重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时时学的理念、以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成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才能走好人生坚实的每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