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玄武门之变的疑点,李渊是不是废材?李建成是不是不如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时期的一次血腥夺位,主角就是李渊的几个儿子,分别是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因为这一段历史包含了对李世民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今的正史已经是面目全非。但是如果稍加辨别,还是能够发现端倪。先来看看正史之中的玄武门之变,按照正史的描述大唐开国首功就是李世民,甚至李渊的晋阳起兵也是因为受到了李世民的胁迫才正式爆发,而之后因为李世民的功劳,李渊数次表达要立李世民为太子,只是李世民认为国本为大,拒绝受命。

反倒是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李建成看到李世民的功劳大又有能力,所以一直是想办法保住自己的太子身份,并且提出了将来传位给李元吉的条件作为筹码,联合李元吉一起对抗李世民。之后对李渊的描述则是李渊老年昏庸,而且沉迷于女色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就是借着这一便利,开始和李渊宠妃勾搭,并且逐渐得到了李渊的欢心。

李世民则是一直秉持自己刚正不阿的风格,不愿意去以讨好李渊宠妃为条件,所以也就遭到了李渊后宫的排斥,随着耳边风一直吹,李渊也是逐渐讨厌李世民,再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一旁中伤,李世民渐渐的被疏远。而且被打击的还有李世民秦王府的亲信,先后都被调离。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趁着突厥侵犯时期,想要夺取李世民的兵权,彻底消除李世民的威胁。并且李建成密谋在李元吉出征的践行上,杀了李世民再逼迫李渊退位。

谁知道李世民提前知道了消息,并且和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商议,后来李世民等人决定先发制人,而后第二天李世民就被李渊召入皇宫,李世民先发制人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随后在李渊召见李元吉和李建成前来对峙的时候,李世民则是安排伏兵在玄武门,接着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于当场。从正史的记载来看,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丘之貉,李渊则是上察不明,总而言之是三个大混蛋。但也就是因为李世民太过于正面的记载,反而导致这一段历史显得不够真实。

而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情况,李世民非常地忌讳,从《今上实录》当中的记载里提到了“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这所表现的就是李世民修改历史的记载,不但是对史书的记载不满意,甚至是亲自指示对方如何修改。辩驳自己不过是如同周公消灭管、蔡之流,李渊也只是平庸君主。

但事实上光是李渊是不是一个平庸君主就能看出很多的问题,在《旧唐书》和《新唐书》当中所描述的李渊是一个平庸而且反复的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唐开国皇帝,完全是仰仗了自己儿子的功劳。但是事实是这样吗?关于李渊的评价有一句“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可见李渊不但是决定果断,而且打天下也是所向披靡。所以李渊是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其次则是有关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在两唐书的记载之中,李建成寸功未立,之所以能成为太子还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实际上却是一个纨绔子弟。但事实其实也是有出入的,在晋阳起兵前夕,因为李建成等人不在太原,所以首功当属李世民这毋庸置疑。但是要说到李建成的能力问题,在攻克长安的时候,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各领一支军队,所以两人都有军功。李建成最次也不至于低人一等,而之后西河之战历史也只是副将,真正的主帅是李建成。

另外之后为什么李世民经常对外征战呢?是因为李建成作为太子需要辅助自己的父亲处理政务,所以没有时间去出征。但是这不代表李建成就没有军事才华,相反李建成的军事能力很厉害。因为就在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征之后,长安的军事防守是很薄弱的,此时对外还有着突厥这一强敌,而李建成的功劳就体现于此。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时候,李建成正在督管京城防务,并且抵御了突厥的几次出击。其次李建成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平定了稽胡,可以说是守住了大唐的基业。所以说李建成不是纨绔子弟,论能力也不会差过李世民。但是宫廷争斗往往是没有亲情的,而李世民虽然是做出了一辈子的污点,但是不可否认历史在唐朝建设上的贡献。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