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平型关大捷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共产党在事变第二天便表明抗战态度,积极呼吁“全民族实行抗战”。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宣布对日作战。

但面对装备精良、筹划已久的日军,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尤其是随着北平、天津沦陷,部分战士缺乏信心,害怕日军。

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急需一场大胜来重振士气。

1937年9月中下旬,沿平绥铁路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占领天镇、广灵、大同。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驻扎山西五台的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0师从西面驰援雁门关,第115师从东面配合友军作战,对从灵丘增援平型关之敌实施攻击。

9月22日,日军第5师团一部首先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23日、24日在平型关正面及团城口与中国守军发生激战。24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冒雨由冉庄向平型关东北前进然后设伏。

9月25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区。八路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并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

八路军的这次伏击,虽然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日军也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反击抵抗。战斗打得十分惨烈。

在争夺老爷庙高地时,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领战士们向四五百名日军猛烈进攻,日军拼命反击,140余人的3营9连官兵大部分牺牲,副团长杨勇负伤。

最激烈的白刃格斗在二营、三营阵地上展开。2营5连连长曾贤生带领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在筋疲力尽之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最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共计消灭1000余名日军,缴获一大批辎重和武器。

得知大捷的消息后,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同日,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

平型关大捷,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抵抗的决心,同时更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编辑:
返回顶部